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环境越来越好

2011年10月13日 0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  

  中新社芝加哥10月12日电 题:专访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环境越来越好与美方交流直面问题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10月12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老家”芝加哥,一场由中国基督教会主办的圣经展与当地民众见面。在位于市中心的一座教堂,350多件实物展品依次排开,呈现圣经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展示中国基督徒对圣经的热爱。

  这是中国基督教会5年内第二次在美国举办圣经展,也是让美国民众了解中国基督教真实情况的又一次努力。展览间歇,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细述中国宗教环境、西方为何存有偏见及中美宗教交流等热点问题。

  当下环境越来越好                       

  高峰出生于一个四代基督教家庭,回首自己及家庭的信仰历程,他说必须看到,当下中国宗教环境越来越好,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少。

  他回忆,自己小时候正赶上“文革”,当时宗教场所及神学院校均遭关闭,教会生活被迫中断,与整个国家一样处在“非正常”状态,改革开放后教会才开始恢复活动。

  “但当时其实有很大阻力,很多老百姓也不是太理解,所以教会房产被占用后,请求归还时困难很大,但现在就好多了。”高峰说。

  变化之所以产生,在于对宗教的认识越来越客观。过去不少官员和民众将宗教视作“精神鸦片”,认为宗教起到一种麻醉作用,现在这种极端偏执的观点已经得到改变。

  高峰强调,更重要的是,宗教本身在中国社会当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基督徒在各行各业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贡献,有一些还是全国劳模、‘感动中国’等知名人物,所以大家对宗教的观感越来越好”。

  西方为何仍存偏见

  中国宗教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无可否认,西方对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仍存偏见。高峰举例说,有人见到他时曾惊讶于“中国还有牧师”,还有人怀疑圣经在中国不能公开出版,或者即使出版也遭到删减。

  他指出,西方偏见可分两类。一类是先天固有的偏见,即有些人固执地认为,在一个由无神论者执政的国家,不可能存在宗教自由,另一类是因缺乏了解、缺乏对中国宗教直观认识而产生的偏见。

  高峰表示,前一类偏见很难被扭转,后一类偏见则可以通过接触沟通予以改变。事实上,随着中国更加开放,与外界交流更加频繁,很多抱有“后天”偏见的西方人已发生转变,对中国宗教问题的看法更加客观。

  另一方面,高峰坦言,中国《宪法》及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但中国幅员辽阔,“国家太大”,有时一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偏差,致使落实政策法规不够得力,而某些西方媒体对这些问题的报道常常夸大其辞,反过来加深了西方的偏见。

  与美方交流直面问题

  本次中国教会圣经展开幕前夕,中美基督教会9月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举行领袖论坛,以“今日中美基督教会”为主题,就政教关系、基督教的社会作用与角色等话题展开讨论。

  高峰透露,虽然论坛系首次举行,但中方的心态非常开放,认为“没有不可谈的问题,也没有不可交流的问题,不管什么敏感问题,都可以一块探讨,一块讨论”。

  “现在中国教会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困难和问题,我们敢于把这些挑战、别人觉得好像我们不好意思说得问题拿出来,与我们的美国同行一道探讨。”高峰说。

  他表示,这种直面重大敏感问题的态度令中美宗教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也使得首届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取得良好效果,现在美方有意将论坛继续办下去,最终使论坛成为中美宗教界领袖定期举行会晤的机制性峰会。(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