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召开 人才匮乏成走出去瓶颈

2012年12月06日 17:16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6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61年后第二次举办全面研究翻译工作的全国性会议。多位与会的业界人士表示,目前高素质翻译人才尤其是高端中译外人才的严重匮乏,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出了新的部署。而不久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让社会各界对翻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都倍加关注。因此,本次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也被视为推动翻译工作服务中外交流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重要会议。原国务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唐家璇认为,此时召开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翻译工作”为主题的座谈会,很好地顺应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他说:“由于各种原因,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大量存在。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意图也常被误读、误判。我们依然要花大力气,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向世界生动且形象地说明中国,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目前发展进步的实情,准确地展示中国的真实形象。”

  会上,中国翻译协会首次发布了《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过去30年间,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数从原来的16家发展到了近4万家。截至去年年底,语言服务业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19万。但报告同时指出,当前中国翻译行业还存在行业地位不明确;准入门槛低、缺乏立法保障;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和国际参与度低;创新能力不够,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人才缺口较大等多个问题。多位与会业界人士表示,中国虽然是翻译大国,但并不等于翻译强国。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表示,当前社会普遍对翻译的规律和重要性缺乏科学认识。他说:“重要的招标文本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准备,而给翻译的时间却以日计,导致翻译数量粗劣;高等院校大多不把译作作为科研成果;认为懂外语就能做翻译的误解普遍存在,对翻译的高度专业性和较长的培养期等特点认识不足。”

  据统计,目前我国获准开设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高等院校分别为57所和159所,其中大部分是2011年批准设置的。此外,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人数仅有2.7万人,起步不久的翻译本科和硕士学位迄今培养的毕业生也仅有数千人。当前从事翻译工作的主体大都是兼职和业余翻译。郭晓勇认为,翻译人才从数量上难以满足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在质量上也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交流的有效性,尤其在中译外领域。他指出:“由于中译外人才培养周期长,高端中译外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与文化的大国,直到今年才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缺乏翻译大家的译介。”

  针对翻译专业教育存在的起步晚、师资队伍和翻译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全国翻译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建议,未来应考虑设立翻译专业博士,并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硕士层面还只是一个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我们有必要也有需要同时也有条件来设置这样的翻译专业博士。(另外)中国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最大的问题是缺少高质量师资队伍,现在在各个学校都很缺。”(记者肖中仁)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