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重旱村庄唯一取水点24小时能接满一桶水

2013年02月23日 23:3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从2009年开始,云南连续遭遇四年大旱,今春旱情再次初显,已经造成全省作物511万亩受旱,60万城乡居民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群众盼望抗旱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中广网记者 李健飞/摄)

  中广网昆明2月23日消息(记者李健飞)从2009年开始,云南连续遭遇四年大旱,今春旱情再次初显,已经造成全省作物511万亩受旱,60万城乡居民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

  在旱情最为严重的楚雄州,近132天来并没有有效降雨,而高温天气也一直持续。目前,全州已有10.8万人、5.2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92.45万亩小春作物受旱。在元谋县姜驿乡、物茂乡等乡镇,盼水、引水、找水成为山区和半山区农村群众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罗兴村金沙坪村民小组:唯一的取水点24小时能接满一桶水

  2月22日下午七点半,太阳已经下山,村民杞义龙并没有顾上吃晚饭,急匆匆爬上村后的山坡,来到村子里唯一的饮用水取水点,但是这里的情形却让他失望了。

  杞义龙:二十五公斤的水桶,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才有一桶水,现在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排队那个次序来接那个水,现在轮到我了,但是现在里面没有水了,我只能把这个管子放到我的桶里面,现在吸也吸不出来呀。

  这个取水点的水由山上的石缝中引出,通过皮管一滴一滴的接进村民的塑料桶中。但是现在水滴也开始时断时续,一整个昼夜多次过来守护水滴成了金沙坪22户村民的惯例。凌晨两点钟,杞义龙又来到了取水点。他用力的吸了皮管一口,但是也只换来不到五秒钟的水滴,他只能盼着后面的时间会有转机。

  杞义龙:要到明天早上又来看一次,如果没有的话要明天中午十二点到一点钟就可能有水。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才睡下四个多小时的杞义龙果然再次出现在了取水点。这次的费力吸水大概有了些成效,水也一直滴到了傍晚时分,杞义龙终于如愿的往家背回一桶水。而这桶水对全家人来说着实太金贵了。

  杞义龙:这一桶水节约的话可能要用四到五天,我们计划是一天是四公斤。

  记者:全家人四口人么?

  杞义龙:嗯,用来煮饭、洗菜

  忙碌了山上山下奔波了一天一夜,浑身都是汗和尘土,但杞义龙却不敢用一点净水来洗澡。

  杞义龙:这个洗澡太困难了,一般都是很少洗澡了。

  记者:你有多少天没有洗澡了?

  杞义龙:我们能有二十天了。

  杞义龙的心愿:尽早有水种庄稼不再靠救济粮

  除了盼望基本的生活用水能够得到保障,金沙坪村民们每天都盼望着有水能把荒芜多年的庄稼种起来,他们能早日摆脱吃救济粮的困境。如今,每天的这样等待对他们来讲都显得十分漫长。

  这几天,除了接水背水,杞义龙最爱去村子里准备挖基井的地点转悠。

  记者:准备打多少米?

  杞义龙:肯定要一百米左右

  记者:能打到水?

  杞义龙:肯定要打到水。

  记者:什么时候能打呢?

  杞义龙:估计十五到二十天左右,要一个月才能吃到这个水。

  2003年时,金沙坪村小组还曾经种过水稻,但是随着四年连旱,耐旱的作物种下去都没有了收成,走在荒芜的庄稼地里,杞义龙心情很是沉重。

  杞义龙:这个花生是去年下雨的时候种下去的,它下雨的时候我们种下去了,种下去的时候还有一点水,所以就长出来了,但是开花的时候雨一直不见下,所以它就停止了它的这个发育。

  从零八年开始,因为干旱,金沙坪村已经不能种植粮食作物,村民一直吃着政府发放的救济粮,去年干旱时这里的生活用水也只能由政府运来。村子里一直期盼政府能通过水利设施建设,长效解决他们的农业生产用水。

  杞义龙:还是没有水,因为我们庄稼还是没有办法种,现在我们一直都是吃政府供应给我们的救济粮,主要我们想搞一个积水库,可能要五十万左右,这个资金我们不敢想象了,以后还是靠我们自己去种点菜啊、种点粮食,以后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种。

  他说“我们当然希望要快一点,现在我们那个水源再过几天可能一滴都不会有,就是这个人和牲畜都等不了。”

  金雷村大金水河村小组:期盼滴灌等新技术快速推广

  而在地势比较低并且靠近龙川河的金雷村,政府已经引导农户由过去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向耐旱作物转型,4000亩地几乎都种上了青枣、葡萄和耐旱蔬菜。村民杨龙的四分地刚刚装了滴灌设备,晶莹的水珠顺着细管润湿了一垄垄玉米地。而长年生活在龙川河畔的老人文怀恩对这些抗旱新技术很感兴趣。

  文怀恩:我已经知道这个滴灌的好处,它节约用水,跟漫灌(相比)可以节约六倍的水量,如果可以搞到渗灌那就更好了,可以节约8倍的水量。

  春节过后,金雷村这一段龙川河已经断流,但是4000亩种植用地也仅仅只有500亩采用了滴灌技术。文怀恩家也还没有采用。

  文怀恩:我们家主要是田地在的散,不集中,不好搞这个滴灌。

  对于94%的区域都属于山区和半山区的云南省来说,滴灌技术普遍面临着土地分散,滴灌和提水、用电设备不易架设的困难。而成本高又成为了制约此项技术快速推广的另一个瓶颈。

  金雷村委会主任罗东:因为投资是一亩一千多块钱才能把滴灌水利设施建设好,老百姓在这个投资上有一点顾虑。

  但是面对不断加重的旱情,滴灌技术的快速推广还是让金雷村民最为期盼。他们希望政府能组织农户连片种植,把各户零散的土地合起来,集中投入滴灌设备,在投入上,这样政府和农户各筹集一点资金,增加他们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

  文怀恩:粮食去年就不敢种了,今年也不敢种了,我们这个地方如果不改进的话很危险,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漫灌改成滴灌。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