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打造节约型政府不应止于少喝茅台

2013年03月07日 06: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歆一直翻阅由财政部提交审议的预算报告草案。

  他注意到,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加强会议费、差旅费和车辆管理,严格控制修建装修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郑玉歆也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过去几年来,他多次建议,政府部门要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还一直在跟公务消费中的饮酒问题较劲。

  2010年两会期间,他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公务消费中应该禁止饮酒。他的这项建议来自几年前在美国的一次考察。当时在由美国政府部门安排的宴请中,吃饭的地点设在了哥伦比亚大学。

  郑玉歆很好奇,为什么吃饭要安排在大学里?工作人员的答复是,联邦政府有规定,纳税人的钱也就是公共预算,禁止用于酒精饮料和娱乐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公务接待不能买酒,如果要喝酒要么私人埋单,要么找一家私人机构埋单,而那顿饭的酒钱由哥伦比亚大学赞助。他当时听了很受震撼,所以在参加两会时,就动了念头,写一份公务消费禁酒的建议。

  那一年有关部门对郑玉歆建议的回复是,我国对政府机构有厉行节约的诸多规定,无需再单独出台禁酒令。

  第二年,郑玉歆依然想把关注点集中在公务消费的用酒问题。他说,考虑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酒元素,如果完全禁酒难以被接受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公务消费中,不为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埋单。毕竟,那些高档酒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尽管那一次建议没有了下文,但郑玉歆说,可喜的是,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以来,在政府部门刮起了厉行节约之风,特别是,中央军委还颁布了禁酒令。最近一段时间,老百姓明显能感受到,高档酒店的公务消费大幅减少,一些高档品牌的酒也曝出销量大跌的消息。

  郑玉歆认为,中央多次提出要打造节约型政府,公务消费禁酒、减少公务宴请就是进步。而在很多代表委员看来,节约型政府还有很多大文章可以做。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阜宁县县长顾云岭认为,自中央政府掀起“厉行节约”之风以来,一些政府在减少会议支出、宴请支出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直接浪费现象有所缓解。但从长远来看,从制度上杜绝浪费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

  郑玉歆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他建议,在预算中进一步压缩不合理的公务开支,可以像美国联邦政府那样,作出细致的规定,比如,公共财政不得为高档酒埋单,不得在娱乐场所消费。

  2013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数据显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1350.58亿元,增长1.5%。有专家注意到,在预算报告列举的中央预算主要支出的12个大项目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幅为1.5%,属于增幅较低的支出项目,其本意就是为了厉行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

  政府部门的节约远不止控制公务开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昭通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纪华认为,审批制度改革也是节约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减少审批程序,畅通审批渠道,这不仅能提高效率,更能为政府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要不然,有很多项目,市里要到省里批,省里要到中央批,来来回回,折腾一圈,效率低下。

  张纪华希望,未来从中央到地方,能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制度,简化行政审批,让政府更多地节约成本。

  在郑玉歆看来,节约型政府还有更深层的内容,除了控制自身的行政成本外,更广泛意义上的节约是,政府作出的决定也好,审批的项目也好,都应该考量节约。有时候由于政府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比吃吃喝喝造成的浪费,危害更为严重。

  郑玉歆说,还有一些官员乘制度不健全之机,以权谋私,官商勾结,大肆滥用或者掠夺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严重污染、破坏环境。那种类型造成的浪费是侵占了未来几代人的资源。《节约能源法》实施多年来,没有一个项目因节能设计不合理被叫停,没有一个单位或个人因浪费能源而受到法律追究。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