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商报:有种伪装的歧视叫“禁止入内”

2013年03月27日 10:58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位于汉口三金潭小区的一座厕所围墙上,竟然写着这样一段告示语,这让过往此地的农民工兄弟很不舒服。(3月26日《武汉晨报》)歧视的标签、严厉的口吻,你若问农民工兄弟怎么想。只需要置换一下角色,便知内心是何种滋味?

  无论是善意的警示,还是排斥的底色,都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伤害。农民工或会光着膀子、弄脏厕所,但一刀切的把人“打入另册”,根子上是身份的不认同。按说,一个管理员与农民工并无太大的“身份差异”,但偏偏在“禁止入内”的荒诞语境中,有人能找到优越感,这是什么样的认知心态?

  而必须承认,这心态也相当具有代表意义。跟一个直白排斥农民工的人相比,有人或言“农民工也是城市主人”,但跟一个农民工共处时,未必不会掩鼻而过。这其间,或有农民工卫生差、沟通断裂情况,但根源在于身份隔阂;解决农民工歧视问题,不是靠标语格式更改、语言温柔,也不是靠给市民普及常识、释放更多善意,而应该让农民工真正融合进城市。

  身为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学生,笔者深知农民工于钢铁水泥的城市间,是如何被“另类”化看待的。笔者也深知,改变农民工深入脊髓的卑怯心,不能指望市民更温柔、城市更有接纳心。我们对城市的陌生,在于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在于权利、权益的匮乏和稀少;从农村迁徙到大城市,只不过是简单的空间置换;从农民到市民的切换,我们也不能找到自己再社会化的相对路径。

  社会多元、流动、融合和开放,不是单指空间或地域的变化,而是从权利、权益层面,进行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对接。确然,让城市认可、接纳农民工,无论怎样出于善意、怎样接地气,都摆脱不过垂怜、同情的底色。真正的平等,是身份、能力的认同——那么,你把标签改一下,或者干脆撤掉,难道真正就从内心认同“我们都一样”?

  “农民工禁止入内”,直接而又粗粝,却勾勒出隐藏在公众内心的某些想法。说到底,农民工到底能不能入内,都可能是歧视的伪装。应该赋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一起管理、塑造城市的权利:让他们受教育,接受文明洗礼;给他们以权利,增强对城市的归属和认同。最简单的一项,假如农民工有权参与厕所议政,让厕所考虑到群体需求,这就是一个慢慢找到归属认同的渐进过程。(王峰)

【编辑:夏涵】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