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探访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空气中弥漫尘土味

2013年04月08日 15: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4月初的中国西北,风沙总是不约而自来,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尘土味。正是这样的天气里,记者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边隅的固原市彭阳县。虽然春天尚早树木依然光秃秃,可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和杏花却将这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点缀得有点江南味。

  进入彭阳境内,一汪湖水静静躺在那里,一两只野鸭畅游其中,堤岸上写着“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当地村民讲,有时还能在湖中看见野天鹅。

  曾经的彭阳县,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大小沟道近500条,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4.2%,“一年一场雨,粮食都冲走”让农民伤透了心。

  如今,森林覆盖率从3%提高到24.8%,累计治理小流域103条17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76.3%,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建县30年来,一代代彭阳人秉承生态治理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探索出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初步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良好生态环境。

  遇到彭阳县水务局一名职工时,他正在半山坡搬树苗。当时,正值彭阳县建县以来雷打不动的干部群众春秋两季义务植树一周,按照每天20棵树的栽植速度,他工作十年来已植树约3000棵。

  “我们都是采取包片负责制,今年旱死了,下次还得补种,平时我们也会到山上来看看树苗长得怎样。”他说,种树已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义务。

  对于居住在彭阳县阳洼流域59岁的闫尚武来说,树的价值更重要。“治理前这里是荒山、土沟,一到雨天,泥土跟着雨水跑,人都走不了。”

  阳洼流域已成为彭阳县小流域治理的典范。站在最高处,俯瞰下来到处是山桃树、杏树、松树,水土好了,植被恢复了,有的地方杂草长得比人都高,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闫尚武目前是阳洼流域的护林员,看管的面积超过6000亩,每天他至少要巡防两遍,以防山火毁林。

  数据显示,目前,彭阳县森林资源累计保存面积198.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6.3万亩,封山育林19万亩。

  随着林业大发展,如何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成为摆在彭阳人面前的课题。为此,当地提出大力发展以杏子、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以杏子为主的生态经济林48.4万亩,年产鲜杏11.1万吨,杏干、杏仁产量6000斤,林业总产值7900万元。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示范流域,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生态旅游逐步在彭阳县兴起。

  依靠示范林发展起来的“桃源乐农家乐”开业不到1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平均每天三四十人。

  “现在城里人不喜欢吃大餐,更想吃农村饭。我聘请了专门厨师,食物天然。”这个地处白阳镇玉洼村的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年收入超过20万元。

  生态建设给彭阳县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不仅是装饰,更是生命所依”已成为彭阳人的共识。(记者艾福梅)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