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扬子晚报:PX项目拉锯战背后的理性困境

2013年05月08日 08:4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昆明市相关负责人回应,中石油位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已经审批,相关环保标准全部符合国家要求。这一最新回应仍难以纾解网民和昆明市民对环境问题的担忧。

  “一闹就停”、“迁址复出”,已成为地方政府应对PX项目的惯有模式。而反对立项、反对投产,已经成为群体过敏反应的本能姿态。一定程度上,PX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但它引发的拉锯战,却很能反映出公共领域萌芽的混沌:政府政策秘而不宣,公众感情过激宣泄,公共理性严重缺失。

  按照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纵观世界各地的经验,污染项目上马引起争议在所难免。但理性的到位、科学的拿捏,较之于污染本身,对于社会更是可贵的经验。对PX项目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同时,首先要理解PX到底是什么,PX污染严重是否如坊间传闻?这种保持理性的追问,内在逻辑是一套严谨的程序和规则。拥有这种逻辑,PX项目才不至于半遮半掩、搬这搬那,名字不叫PX的项目也能得到有效监督。

  在这种逻辑之中,首先需要批评的是职能缺位。只有政府信息充分透明、征求民意,谣言才能止于公开。公众对PX敏感,既是知情权被蒙蔽,同时也是对政府信息历史欠账的裂变反应。这次网民的抵制情绪,同样与信息神秘化有关,同样,有些网友的认知也在偏向理性,“请依法公布所有的信息,不要担心我看不懂。”

  再往前者推移,假如信息足够公开、讨论足够充分,这一过程中假如有社会活动,也至少能避免以讹传讹、过激反应的窠臼。以美国人的组织经验来看,他们首先是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出面质疑,然后是社会的相关环保组织的推动,然后平衡官方反应,媒体跟进挖掘报道,次序井然。这一过程中,科学常识得到充分普及,理性经验更加有效和珍贵;就事实本身,经过有序的论战和辩解,事情也得到折中的解决。

  这是一套科学、理性的民主机制。假如再往前推,就能在科学分析本身上发现PX被误读夸大。只要有条件上网,就会发现PX是低毒类危险化学品,其毒性和汽油同一等级;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石化工业,PX便是其中之一。同样的,我国已经有十几家PX项目,而世界各国的化工体系基本上都有这个项目。如此,国人为何已成为“惊弓之鸟”?

  昆明反对PX项目本身,同样具有偶然性特点。对于一起事件来讲,公民姿态的成长和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难能可贵的。但相较于保持民主机制的内在逻辑,显然还没有到达层次,比如官方的反应,一向只是“一闹就停”;假如不是PX的其它污染项目,公众是不是毫不知情;假如PX搬到媒体并不发达的地区,是否就可以安然无恙?面对这些问题,显然还需要更多发力。(江西 王庆峰)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