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管局:将建平台监测中央机关能耗 督促带头节能

2013年06月16日 04: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实现节能减排,公共机构承担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一年来,我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央国家机关如何发挥带头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司长何长江接受了记者采访。

  进展

  教育部、工信部建屋顶光伏发电站

  记者:2012年以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何长江:2012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同比下降4.37%,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52%,人均水耗同比下降5.03%,圆满完成了年度节能节水目标,一些重点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是示范单位创建全面启动。“十二五”期间创建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是国务院明确的任务。去年以来,国管局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了第一批937家创建单位名单。同时,在发展改革委等5个部门开展了中央国家机关节约型办公区建设试点,效果明显。

  二是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具备条件的中央国家机关部门本级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

  三是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初步建立。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国管局全面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会同商务部将中央国家机关的经验向全国公共机构推广,并在河北等8省市进行了试点。

  四是新能源应用取得突破。国管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组织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本级和下属单位建设了30个屋顶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64兆瓦,首年发电约580万度,不仅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业信心。

  五是节能节水改造深入开展。中央国家机关19个部门改造水泵142台、变频器40台,平均节电率约30%;中国工程院等单位6个信息机房实施节能改造,平均节电率约24%。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单位安装节水型洗菜机640台,综合节水率可达30%。

  目标

  两年半数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记者:2013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何长江:公共机构数量多、人员集中、社会关注度高,带头做好节能节水工作,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促进全社会提高节约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2013年,各级公共机构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厉行节约的新部署、新要求,强化资源节约从源头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努力实现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同比下降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2%的目标,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率。

  日前,国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的通知》。下一步,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加强节水日常管理,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器具,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12%、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50%以上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的目标。

  部署

  国管局现场核查30多个部门节能情况

  记者:节约能源资源,政府理应先行。下一步,对中央国家机关节约能源资源有何部署?

  何长江:中央国家机关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下一步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主要从三方面展开:

  一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推动中央国家机关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沉下去,向下属单位、京外单位延伸,扩大工作覆盖面。同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强化对重点耗能部位的监测。

  二是推进节能改造。实现从单项、分项实施向系统、集成化综合改造转变,推进节约型办公区建设。结合国家关于绿色照明、光伏发电、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积极推进有关专项工作。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去年底,国管局会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及所属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办法》。今年2月,国管局组织召开了中央国家机关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工作会议,对考核工作作出部署,目前,正在对抽取的30多个部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自查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对于能耗水平偏高的部门,督促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下一步,国管局将根据现场核查和反馈情况,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中央国家机关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监督检查。

  文/新华社记者 崔静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