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神十“教具”重2.9公斤 飞天成本约达35万元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21日 07: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神十“教具”重2.9公斤飞天成本约达35万元
水球实验

  太空课堂引6000万学生“仰望星空”

  ◎王亚平“授课”40分钟◎专家称效果“非常满意”

  昨天上午10点04分,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开始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讲课。地球上,北京人大附中课堂座无虚席,300多名中小学生聆听了来自太空的“特殊一课”,全国6000多万学生同步收看了直播。在北京航天中学里,高二“神箭班”的26名同学更是与天宫进行了同主题的实验。北京101中学的物理老师史艺,作为“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她为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打100分。

  □天地课堂

  太空教师“飞进”课堂

  昨天上午10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报告,已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建立双向通信链路。

  “同学们,你们好!”大屏幕上,身穿蓝色航天服的王亚平飘浮着来到镜头前,微笑着与大家招手见面,她就是这堂课的主讲教师。为了备好课,她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还扎起了秀气的马尾辫。不过,在失重环境下,精心梳理的马尾辫变成了蓬松的“毽子”。

  指令长聂海胜责任重大,作为“助教”负责看管教具。同时,他还将照管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的飞行,并用专用耳机与地面保持联络,以备处置意外情况。航天员张晓光担任太空课堂的摄影师。他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保持身体平衡,地面看到的直播画面,很多都来自他的手持摄像机。

  聂海胜打坐王亚平一指禅

  “现在我们是在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向大家问好。同学们都知道,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那么首先让我们的指令长来给大家表演几个高难度的动作吧”,刚开始讲课,两位老师就让地面的学生大开眼界。

  聂海胜盘起双腿,慢慢飘了起来,做了一个精彩的“悬空打坐”。“我还有‘大力神功’呢”,话音刚落,王亚平伸出一指,轻轻一点,聂海胜就向舱后飞去,边飞还边翻跟斗,引来地面的掌声和笑声。“怎么样,很厉害吧。”王亚平笑着对学生们说:“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我们个个都像是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记者张灵 郭莹 商西综合新华社中新网

  [太空]昨天,王亚平展示的第一个实验是质量测量。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如何称人的体重呢?王亚平请指令长聂海胜展示如何使用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来称体重。只见聂海胜飘到测量仪前,抓住仪器上几个扶手,牵引测量仪的钢丝绳拉开又回来,一旁的电子屏上就显示出聂海胜的体重:74千克。

  [地面]26名同学中选出了一胖一瘦两人,“如何利用体重计让瘦同学增重、胖同学减重?”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同学们发现,瘦同学慢蹲快站,体重计显示的数字变大了;胖同学快速下蹲后,体重计显示数字则变小了。温老师介绍,这就是“增重”和“失重”现象,类似乘坐电梯在起降瞬间时的感受。

  [解答]航天中学温鹏老师说,地面体重计要求人保持静止站立状态,重力与体重计支持力是相等的。太空失重,支持力为零,体重计测不出来。王亚平介绍,太空测重仪通过“弹簧—凸轮”机构产生恒定力,把聂海胜拉回到初始位置。光栅测速系统测出身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算出身体重量。

  [太空]王亚平演示的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她拿出一个支架,用细绳将小球连接在支架上,形成了一个单摆。只见王亚平将小球轻轻拉起,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小球在空中缓缓地悬浮着。接下来,王亚平推了小球一下,小球开始绕着摆轴做起了匀速的圆周运动。

  [地面]在教室里,同学们的桌前也放置着这样的支架。但当大家拿起小球到一定角度松手后,小球便在空中划着弧线开始往复摆动。紧接着,再把小球使劲儿一推,小球也绕着摆轴做起了圆周运动,但只绕了几圈后,便停了下来。

  [解答]温鹏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重力作用不同。小球因重力作用下坠,在细绳的拉动下,做起简谐运动。再给它一个比较大的外力,它也会开始圆周运动。但同时,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不停地改变运动状态,所以不能像在太空中那样不停地转圈,最终停了下来。

  [太空]陀螺是很多人儿时的玩具,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在太空中,王亚平分别展示了静止的陀螺和高速旋转的陀螺在太空的状态。王亚平先对一枚悬空静止的陀螺施加干扰力,陀螺翻滚着向前运动,轴向发生了很大改变。随后,再让陀螺旋转起来,这次,陀螺不翻滚了,晃动着向前走。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