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技日报:一纸禁烧令为何灭不了秸秆焚烧这把火

2013年07月01日 08:55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是江苏省实施秸秆全面禁烧的第一年。然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江苏全境秸秆焚烧火点有162个。其中17日当天出现74处火点。

  为了浇灭秸秆焚烧这把火,还百姓一个透明的蓝天,江苏省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规定,省、市、县各级发现的“第一把火”均要问责当地行政长官,就地免职、高额罚款等处罚措施也让基层干部在粮食收获季节胆战心惊疲于奔命。那么,一纸“禁烧令”为何还是灭不了秸杆焚烧这把火?秸秆综合利用究竟难在哪里?

  严防死守挡不住“星星之火”

  最近一个时期,伴随着夏粮丰收的喜讯,农民焚烧秸秆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连日来,6月12日,江苏南京突发灰霾天,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局部地区出现重度污染,由于正值南京将举办亚青会,秸杆焚烧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和质疑,甚至引发江苏安徽两省的“口水仗”。

  记者了解到,为了“灭火”,地方政府可谓用心良苦,除了大范围的宣传教育,江苏省各级政府都对禁烧秸秆不力者制定了严厉的处罚规定,而为了监测火情动态,各地普遍都动用了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

  6月18日晚,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张湾乡卸房、穆跳村出现焚烧秸秆火点,过火面积近2000亩。这是今夏连云港秸秆禁烧中的第一把大火。此前,该市一直保持着“零火点”记录。

  连云港市环保局局长韩尚富表示,今年所有努力都毁在这把火上。当晚,该市启动问责程序,张湾乡党委书记鲍星被停职,焚烧秸秆者被拘留和罚款。火情所在村的支部书记也将被扣罚工资一年。

  据江苏省环保厅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环保部门今年严格按相关规定,对责任地区和责任人追究责任;对禁烧开展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焚烧情况严重、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还将撤销其各类环保荣誉称号,取消其一年内环保评先创优资格,停止环保资金补助。5月29日,江苏省环保厅对出现秸秆焚烧“全省第一把火”的苏州吴中区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都说秸秆好为啥农民不买账

  记者在江苏宿迁等地采访时发现,禁烧秸秆的标语随处可见,各村各组的大喇叭都在情真意切地告诉农民朋友,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农作物秸秆广泛用途,可以制气,可以发电,还可以转化为饲料、肥料等。

  可是,农民心里却不这么想。

  “春争日,夏争时。”农民收了麦子,抢种秋粮,过去叫“双抢”,能早一个时辰把种子播下去,赶上一场透雨,秋收就多一分保障,农民最看重的还是沉甸甸的粮食。况且,农民还知道,秸秆焚烧以后,对农业生产还真有好处,草木灰有利于耕地疏松,增加了钾肥含量,烧死了虫卵和杂草籽种,减少了病虫草害,就这几项一亩地要减少成本开支二三十块钱。更重要的是,现在农村的青壮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回收利用秸杆势必影响打工收入,请人帮忙又增加开支。农作物秸秆成了农民的“烫手山芋”。

  政府算的是大账,而农民算的是小账,简单地否定哪一方都是不合理的。禁烧秸秆实际是农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农民需要增收,不愿意耽搁插秧时间,秸秆回收企业需要利润,不可能长时间入不敷出。但是,目前政府更看重政绩,所以禁大于疏,对农民与企业并没有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因此,有专家表示,禁烧秸秆,禁只能解决眼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疏比禁效果更好,更长远,更有利于农民、企业和生态环境。

  区域控制探路秸秆全量利用

  “斤粮斤草”,收获一斤粮食就有一斤秸秆,随着粮食作物栽培水平的不断提升,产量提高的同时,秸杆数量也大幅增加。科学有效并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回收利用模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客观地说,各地各方都在为秸秆找出路,但短期内实现秸杆百分之百的回收利用尚有难度。原因就在于,科学家从技术角度解决了秸秆利用的难点,政府制定行政命令要求禁烧,但是中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把技术集成起来,缺乏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把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提出了“区域控制,整体推进”思路,并选择泗洪县车门乡为对象,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开展了秸秆全量利用的研究。

  该所常志州研究员告诉记者,秸秆回收利用在技术上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协调好还田与利用、眼前焚烧与长远利用、短期强化与长效运行之间的矛盾,并兼顾农民(尽快处置秸秆)与社会(大气与水环境质量改善)两种需求。

  为此,他们依据“区域控制,整体推进”的理念,遵循“用还结合”的原则,紧抓秸秆“还下去”和“收上来”这两个突出难题,研发了收割机粉碎打包设备,突破了把秸秆均匀还到田里和农忙时节以较低、较快方式把秸秆收上来两个难题,打通了秸秆从产生到利用的技术链条。

  同时,依据当地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量身”制定合理的行政措施,政府对安装粉碎打包设备的农机给予补贴,并制定秸秆收集储运优惠政策,把夏熟作物小麦秸杆进行还田处理和炭化发电,把秋熟作物水稻玉米等作为青贮饲料供给当地的一家奶牛厂,以企业作为秸秆全量利用的运行主体,连通了技术和市场,建立起了秸秆从产生、收集到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

  该模式应用一年半时间以来,车门乡作物收获季节无一例秸秆焚烧事件,2012年全乡秸秆还田率60%以上,秸秆收集利用率近40%。秸秆还田后,作物生长良好,比不还田情况下小麦增产5%,水稻不减产。

  记者认为,“车门模式”之所以能有效解决秸秆全量利用、全面焚烧的问题,首先是在于把脉准确,抓住了全区域内秸秆全量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次,该模式不是单纯的技术转化,而是科研部门与政府部门深度合作,密切配合的产物,是通过技术、政策、经济等相关要素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环保产业模式。(记者 张晔)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