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超万人夜宿大梅沙海滨公园 管理不堪重负

2013年07月01日 17:33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夏日炎炎,难得午夜清凉。6月30日凌晨1时许,大梅沙依旧人头攒动,拥挤异常。记者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发现,大批市民和游客彻夜露宿在海滨浴场的沙滩上,人数高达万人以上。公园管理处因无强制执法权,只能对露宿人群进行劝导,但往往无济于事。大量人群在公园内彻夜不归,这给大梅沙海滨公园的安全和卫生秩序带来了难以忽视的问题。

  0时10分,园内高达2.5万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午夜的大梅沙仍然人山人海。6月30日0时10分,记者在海滨公园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上看到,园内实时人数高达2.5万人。梅沙海滨浴场“下饺子”的盛况丝毫不亚于白天。

  虽然已到凌晨,但许多游客并无返程计划,而是选择在海边露宿过夜。他们在沙滩上掘出浅坑,画下界线,然后将凉席铺在坑中,以衣物或书包为枕,裹上毯子,在海风吹拂中入眠。没有睡意的则与同伴或打牌娱乐,或喝酒聊天,有的还在平板电脑上看视频,十分惬意。沙滩上到处坑坑洼洼,随处可见丢弃的生活垃圾。不少年轻情侣躺在沙坑里相拥而卧,毫不避讳。

  从龙华赶来的李威(化名)和弟弟二人各自带着女伴在海边过夜,他已经记不起这是第几次来大梅沙露宿了。李威告诉记者,平日里工作压力太大,周末到海边主要是想放松一下。白天天气炎热,沙滩炙烤得吓人,他们一般选择凉爽的晚上到此,过夜后第二天一早开车回家。另有外地游客则称,周边酒店房价太昂贵,还不如留宿在沙滩上,“免费、凉快,而且蚊子也不多”。

  大梅沙公园管理处劝导不起作用

  临近凌晨1时,海滨公园的喇叭里正在滚动播放即将闭园的消息,但游客们却“不为所动”。记者随机采访数名露宿沙滩的游客,他们均表示已在此多次过夜。李威坦承,公园的管理人员会拿着大喇叭来提醒游客,但并不会强制赶人。“毕竟过夜的人这么多,怎么可能挨个把人赶走。”他觉得,海滩属于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享受。

  凌晨1点以后,记者在园内来回转了一下,确实没有看到强制赶人的现象。此时,沙滩的照明已逐渐暗了下来,大部分救生员也已下班,但仍有大批游客在防鲨网内游泳戏水。

  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处负责人杨永莉在接受采访时称,管理处没有强制执法权,只能对露宿者进行劝导。但由于部分游客的不配合,导致露宿大梅沙海滩的现象长期存在,人数尤以节假日为多,这为海滨浴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部分游客在闭园以后下水,我们劝导效果有限,只能安排救生员24小时值班,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凌晨1时到5时的闭园期间内,我们是要安排人员清洁沙滩的,但沙滩上那么多人过夜导致工作很难开展。”杨永莉说道,“海水本身也需要一个自净的时间,限时管理是保证海水水质的需要。”

  早上起来发现睡在“垃圾场”

  早上6时多,太阳刚刚跃出海面,沙滩上已经是人声鼎沸,海中戏水的、沙滩上观景的、拍照的……还有一个场景沙滩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没睡醒的游客,记者看到海滩上垃圾遍地,清洁工在不停地清理。

  一名姓张的清洁工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我们是最忙的。凌晨5时起,我们就有近百人在沙滩上清理垃圾,已经从沙滩上捡出垃圾6卡车,重量多达几十吨。”记者看到,清洁工人收集垃圾的黑胶袋,已经鼓鼓囊囊地在沙滩边排成一长溜,等着装车运走。

  夜宿沙滩的张小姐告诉记者,晚上和朋友们在沙滩上呆了一夜,晚上景色很漂亮,但清晨一看,沙滩遍地是垃圾,我们更像是在垃圾堆上过了一夜,真是大煞风景。

  记者在现场发现,大部分游客都把垃圾“忘”在沙滩上了。虽然清洁工人很努力地进行清理,记者仍然可以看到沙滩上到处都是遗弃的啤酒瓶、塑料袋、报纸、饮料罐、西瓜皮、扑克牌、凉鞋……

  美丽梅沙需要游客共同维护

  “今年六一节当天,梅沙海滨浴场曾经创下2.3万人夜宿的记录,当时街道办全员值班,谁也不敢安稳睡觉。”梅沙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常淑安告诉记者,面对节假日大批游客露宿沙滩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落实限时管理、稳定梅沙安全和卫生秩序,也是街道办头痛的事情。

  常淑安告诉记者,游客夜宿海滨浴场,有一部分是因为由于游玩时间太晚,游客错过了公交车,被迫在海滩过夜,交通部门可以酌情在凌晨安排一些公交车辆。同时我们也希望在闭园时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配合。但她也承认,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游客对限时管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解决问题一方面需要公安、交通等部门携手联动,提供执法手段,安排公交运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理解,共同维护海滨浴场的生态环境。

  杨永莉也担忧地说:“如果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再这样没有节制地持续下去,那大梅沙美丽的生态资源可能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