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运行处合理区间 弹性调控注重长短结合

2013年07月24日 1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24日电(王硕) 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交织,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较多。在应对这一局面中,新一届政府经济凸显出新理念——“合理区间”成为宏观调控的政策边界,调控措施注重长期与短期的结合。

  现状分析: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处于合理区间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目标,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GDP增速)定在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控制在3.5%左右。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连续五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至7.9%的区间,运行较平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4%(成功控制在3.5%以内),除去2月份CPI由于受春节和季节的因素影响同比超过3%之外,其他各月都在3%以内。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贺力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表现总体平稳,GDP一季度为7.7%,二季度为7.5%,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下行幅度较小。“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是7%左右的增长率,因此,即使下半年仍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也是在合理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处在合理范围区间。

  经济增长与物价总体水平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态势。此外,就业形势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也基本稳定。

  根据人社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达72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1万人。农民工外出就业达1.71亿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00多万人。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长基本稳定。

  弹性调控:下限稳增长保就业 上限防范通货膨胀

  要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经济热词,“李克强经济学”无疑将上榜。

  美国媒体称,巴克莱资本公司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用来指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简言之“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

  7月1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他指出,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在不同发展时段,上下限可以有所不同。今年要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对此,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但也要付出许多努力。

  分析指出,李克强所说的“上限”与“下限”,具体是指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

  未来走势:整体趋势向好 改革任重道远

  经历结构转型期间的阵痛不可避免,半年报数据显示,当前经济运行虽处在合理区间,但逼近“下限”,下半年中国经济会如何前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对中国经济后期的走势很有信心。他表示,之所以对中国经济的后期走势有比较乐观的预期,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日前,国家统计局通过互联网调查了近25万家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对后期走势、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基本面表示乐观。

  贺力平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任务,外需不强劲,国内市场也有一些制约,表现在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企业提高效率的压力较大,过去依靠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的做法也需要改变。贺力平表示,不追求超过8%的增长率,增长速度减缓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部门效率的提高,以及增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郭田勇也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整体趋势是向好的,中国经济将更注重增长方式和质量,注重内涵式增长,依靠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改善民生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整体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处于7%至8%区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