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多地降水较常年偏多 今夏爆发大洪水几率高

2013年07月24日 22:0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加上台风内袭的可能性,今夏爆发大洪水的几率不容小觑

  中国防汛正迎来关键时期。

  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从气象规律上判断,是北方地区的雨季,俗称“七下八上”,华北、黄淮、东北南部以及陕甘宁地区可能迎来大面积降雨。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所长丁留谦表示,根据常年统计,我国西南和北方地区80%的大洪水都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期。

  他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北方和西南等地强降水频繁,黄河上中游、海河、松花江、辽河、长江上游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3成,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很大。

  丁留谦进一步表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进入活跃期,后期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偏多,可能集中生成并登陆我国,路径以西行为主,除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外,深入内陆或北上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热带气旋及引发暴雨洪水灾害的防范。

  国家防总新一轮汛情灾情会商表示,南方地区前期降雨过程多、累计雨量大,土壤饱和,再遇强降雨极易形成大洪水甚至特大洪水,局地泥石流、滑坡、山洪等灾害威胁加大。

  面对严峻形势,要保证群众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关键要做好灾前防备,这不但可以减小伤亡,而且,也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战略委员会主任刘昌明院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极端降雨叠加强台风

  “进入5月以来,我国的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些地方的降水量历史罕见,其中四川比常年高出一倍。虽然七大江河水势平稳,但不少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有的甚至超过历史纪录。”丁留谦对本刊记者说。

  尤其是7月份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黄淮北部等地区连降大雨,造成四川、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数百万人受灾。

  在丁留谦看来,今年降水呈现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多,雨量大。入汛以来,我国连续出现13次强降雨过程,平均累计降水量211毫米,偏多近1成。

  二是台风登陆个数多,影响大。目前已生成5个热带风暴,接近常年同期的5.4个,但有3个登陆,超过常年同期的1.7个。第7号台风“苏力”为2002年以来在福建登陆的最强台风,引发广东、福建和江西等地强降雨。

  三是洪水发生范围广,中小河流超警数量多。包括四川、重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强降雨,有18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25条河流的洪水超过保证水位,5条河流发生超历史纪录洪水。

  四是四川出现了极端强降雨,引发众多江河发生洪水。入汛以来,四川已发生6次强降水过程,中北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特别是7月7~12日四川中北部出现最强降水过程,大于100和50毫米的暴雨区分别达到5.5万和15.6万平方公里,最大过程累计降雨量发生在都江堰的幸福镇,达1151毫米,为100年一遇。四川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沱江、涪江等9条河流的洪水超过保证水位,涪江支流安居河、沱江支流石亭江发生超历史纪录洪水。

  刘昌明院士从多年观察指出,这两年北方地区降水增多。他以北京为例,自1998年以来,北京连续经历了十几年的干旱气候,但从去年“7·21”以来,降水量明显增多。而且,在暖湿气候影响下,今年包括新疆在内的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受访专家提醒,面对北方主汛期,要提高警惕,做好全面的汛情预判,使防汛抗洪有备无患。

  对南方地区,国家防总最新灾情会商指出,要注意高强度降水引发的次生危害,由于前期多次发生的强降雨,一些地区防洪工程水毁严重,防汛物料消耗很大,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一旦再次发生洪水,很可能重复受灾。

  目前,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的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受灾严重,特别是四川省7月7日以来的暴雨洪水和滑坡、泥石流,造成了较多人员伤亡。

  病险水库是防汛重要短板

  水库安全度汛向来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拥有水库9.8万座,大型756座,中型3900多座,小型9.3万多座,是防洪兴利的重要基础。

  去年汛期,全国水库共拦蓄洪水833亿立方米,大大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减免农田受淹面积7300多万亩,减免受灾人口1.2亿,到汛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2148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多2成,为下游抗旱、供水、发电、灌溉和改善生态提供了水源保障。

  丁留谦指出,总体看大型水库的运行管理普遍较好、中型水库相对较好、小型水库普遍较差。

  他具体分析说,目前,全国5400座重点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于去年底完成,由于绝大多数为土石坝,坝体加固加高和穿坝建筑物修建后有一个约5年的变形适应期。据溃坝案例统计,这期间出事的几率较高,需要加强高水位、长期高水位尤其是初次高水位长时间运行时的安全检查、监测和应急保安工作。

  同时,各地尚有2.8万多座小(2)型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病险,其中不少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部分在汛前难以完成,应加强施工期间的度汛保安工作。

  丁留谦提醒:“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接连发生强震,导致岩体松动破碎,根据国际经验,强震发生后10~15年都会受到次生灾害的困扰,特别是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根据水利部门统计,今年四川芦山强震造成553座水库和381座水电站受损或出险。6月初,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志彤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表示,芦山地震造成了部分水库、水电站、堤防等水利设施受损。虽然震损水利工程的应急处置工作已全面完成,但防洪能力尚未恢复到震损前的水平,需进一步实施除险加固。

  防洪减灾仍需筑牢基础

  在丁留谦看来,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是我国人口和财富聚集之地,也是重要的防洪保护区和防汛工作重点区域。其中,“工程建设是防汛减灾的基础,非工程措施建设是减轻洪水灾害的重要手段。”他说。

  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在非工程措施建设方面,已经建设完成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30分钟内可全部汇齐全国水情信息,形成水利信息采集传送的“高速公路”,实现了各地防汛抗旱指挥实时决策会商。

  但是,丁留谦指出,大江大河的整体防洪标准还不高,仍需加强防洪工程建设;而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与发达国家比,也尚有差距。尤其,在规范人类活动、洪水影响评价、防洪减灾社会化等方面需要加强、加快立法;在降雨预报的时效性和精确度、大江大河的洪水预报和工程精细化联合调度、防洪保安和洪水资源化利用、防洪抢险等方面的科技水平,也有待提高。

  刘昌明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目前,我国对于汛情的长期预报还不够准确,水情预报体系建设仍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刘昌明目前正在带队做这项工作,他的团队以西藏地区为样本,开始研发水情预报软件和编制山洪风险图,为更加高效科学地预判和应对汛情提供科学工具。

  丁留谦还告诉本刊记者,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将在今年开始建设,同时,启动了大江大河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为加强洪水的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记者 李绍飞)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