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检察日报:网络爆料的价值与隐忧

2013年08月09日 10:43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悄然到来,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变化不再是传说。拥挤的网路,常有引人注目的信息抓住多数人的眼球,让一些道貌岸然的人物原形毕露,涉及政府官员或者国企大佬乃至江湖骗子的丑闻以风速传播,劲爆的视频、图像不胫而走,有的人因腕表落马,有的人因吸烟倒霉,有的因痴笑而垮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如今民间反腐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新的途径,这种途径比传统方法影响大得多。前有雷政富床上大展蛤蟆神功,后有上海五名法官涉嫌组团嫖妓,这中间还有衣俊卿等人接力,一次次让人们见识到互联网的威力。似乎是传染性的,在鼓励与刺激之下,近年来网络实名举报也陡然增多起来。民间反腐的势头越来越猛。

  对于民间反腐,其积极的一面不可小觑。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鼓励告奸甚至奖励告奸的政策,这种政策自秦代以来就已经存在,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如今反腐既是一种政府着力的事业,利用民间力量推动清廉政治,理应成为一项基本方针。各种腐败现象,大多暗中进行,许多属于“四知”状态,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民间反腐成为官方查处腐败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很明显,民间反腐往往需要借助公权力来实现清除腐败的目标。将反腐败的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结合在一起,烂苹果就有可能及时被发现和被清除。

  民间反腐的方式之一是网络实名举报或者匿名举报,其意当然在举报,但举报方式不全是直接向查处腐败的专门机构提供信息,而是将有关信息发布在网上,造成轰动效应,带动舆论狂飙,进而吸引有关部门注意,启动腐败调查机制,最终使贪官的高楼垮塌。这种先诉诸舆论再吸引反腐机构查处的做法之所以盛行,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立竿见影,取得揭露和打击腐败的即时效果,只要将视频、图片和信息发布,马上引起关注,很快聚集万众围观和议论,其效果简直就是网络原子弹爆炸,要是循正规渠道进行举报,鹄首以待,不知道何时才能有查处的结果;二是担心“吃案”,举报不走偏门,就担心举报材料提出后,被雪藏被吃掉,腐败得不到查处,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三是担心遭到报复,在不少举报案例中,举报者鼓起勇气进行举报,不但没有将贪腐者拉下马,反而遭到报复,不如在网上举报,将自己晾在阳光下,谁要敢打击报复就将对方的恶行再晾在阳光下,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声援,取得安全。

  不过,民间反腐常常与网络爆料结合在一起,却是利弊互现,未可一味首肯。信息提供者没有新闻报道的各种规则约束,并且未必都有核实事实真相的能力、技巧与机会。倘若网上爆料是真实的,为祸也许尚属不大;要是一旦信息错误,不但给当事人带来声誉的巨大损害,而且工作、生活陷入严重困扰,甚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也遭受重创。丹麦电影《狩猎》就描述了这样一个受害者,这个品行端正的好好先生卢卡斯受到一个名叫卡拉的早熟女孩的诬陷,成为“性侵幼女者”,即使卡拉讲出了真相,卢卡斯仍然难以走出被歧视、凌侮的命运。即使事后证明名誉受损者实际上是无辜的,爆料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但损害并不容易消弭。

  进一步思考,会发现网络爆料使得无罪推定精神遭到破坏。无罪推定被英国的法官誉为“刑网上的一根金线”,实则不仅在刑事司法领域,在媒体报道领域也需要贯彻这一原则,丹宁勋爵的《法律的正当程序》曾披露当年英国一家报纸通栏标题“杀人犯被捉拿归案”就遭到法庭判决“藐视法庭”,因嫌疑人尚未被法庭判罪定谳也。联系我国如今网络爆料,往往促成网络审判,让被爆料者成为有罪推定的受害人。前不久因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案件,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件中曾经的嫌疑人就被网络“定罪”,再次陷入舆论风暴。

  在司法程序中,为了在事实得到确证前不致使嫌疑人(他有可能是无辜的人)的名誉、生活和工作受到损害和困扰,实行侦查不公开原因。网络爆料使这一原则变得失效,变得没有意义。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案件,随着网络不断爆料,使侦查不公开原则被撕裂出一个缺口,刑事诉讼法新增特别诉讼程序中为未成年人提供的保障性条款也大打折扣。这个案件引起的网络狂欢折射了民众对于司法公正的疑虑,损害的却是活生生的个人。

  再进一步思考,即使是有罪的人,其违法犯罪的事实也应在隐私权观念下加以适当关照,网络爆料却使隐私曝露于天下,隐私权观念在网络上荡然无存。更有一些爆料者,动机在于私人报复,尽管其爆料在客观上推动了反腐大业,但爆料者(如常艳之流)受到热捧的现实却毒化了社会风气。至于一些以民间反腐之名收买贪腐信息资料进行待价而沽甚至敲诈勒索的,就更等而下之了。

  处处遵守规则的法治社会当如是乎?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