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保路线图”叫好难叫座 呼吸保卫战仍需政策激励

2013年09月22日 16: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环境保姆”、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等已成为普遍被认可的“环保路线图”。然而一些专家认为,打赢这场“呼吸保卫战”,环保新模式叫好又叫座并非易事。

  “环境保姆”:运营市场在萎缩

  目前,一些企业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被动应付心理作怪,往往买最便宜、最爱坏、参数可调的设备,这样造成了数据虚假、篡改数据现象时有发生,应对环保部门检查的方式也常是“开机欢迎,关机欢送”。引入专业化环保企业,就像雇佣了一个“环境保姆”,监测、管理省时又省力。

  “现在雾霾天气这么多,自己可是深有体会。”石家庄市民文磊说,他前几年工作过的一个水泥厂,常通过偷排、漏排、超排等方式降低成本。环保部门虽然是执法部门,但与企业形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其实,强行给企业找一个第三方来监控运营,这问题不就解决了?

  唐山市一家专业化环保企业的负责人说,目前多数企业还是宁愿自己悄悄搞环保,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拒绝市场化机制,内部人员无法安排,根本不会向专业化环保企业打开大门。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环保企业普遍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工业污染问题尚显力不从心。从总体上看,专业化运营市场在萎缩,真正开放的市场越来越小。

  “政府应制定财政贴息等支持政策,扶持专业化环保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增强环保技术创新能力和集成能力,为工业污染专业化治理奠定基础。”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

  排污权交易:亟待打破地域界限

  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一个区域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定的前提下,允许排污权可以像商品那样被买卖,以此来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最终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2011年以来,我国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域迅速扩大。

  唐山市丰南区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鲁国江说,大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污染等问题在当地已经非常严重,仅靠传统的命令控制模式即收取排污费来控制污染已远远不够。排污权交易听起来不错,由于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较少,市场规模还非常小,鲜有成交的。

  市场因素之外,企业的环保观念也会对排污权交易产生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排污权交易指标本身具有稀缺性,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发展或限制竞争对手的目的,即使拥有多余的排污指标也不愿出让,导致了排污权交易市场难以活跃。

  近年来,经常光顾的雾霾天气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心中的一块阴影,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扩大,尚待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一项课题认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范围越大,需要对排污权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就越多。因此,扩大已有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范围,构建覆盖整个京津冀的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场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从总体上控制这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区域环境保护效果。

  绿色信贷:比例仍显不足

  据介绍,“绿色信贷”主要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对于绿色、低碳企业给予信贷资金支持,二是对于“两高一剩”的项目不予支持。

  采访中,河北省几家地方民营企业负责人说,环保部门的罚款无关痛痒,而一旦限制污染企业贷款,就触及企业的神经,但感觉绿色信贷对他们来说有点可遇不可求。

  “去年年底,我们评审‘绿色信贷’工作,各银行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说,现行法规标准还比较模糊、不统一。从政府层面来讲,此措施只是向贷款限制进行一个政治上的建议,在具体的贷款层面上还需要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据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除带有政策性银行色彩的国家开发银行绿色信贷贷款占到6%以上外,其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贷款占信贷总额的比例不足5%,甚至更低。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晓悦说,目前银行业大都以环境“合规评价”取代了环境风险“定量评价”,导致环境高风险企业、环境合规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在现有的项目信贷评估模型下进行的评级,其结果可能毫无差别。环保部门要尽快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记者张涛 马天云)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