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巡视组查出腐败,关键是落实“秋后算账”

2013年09月29日 16:1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日前,中央10个巡视组全部“晒”出了自己的“账单”,9个被巡查单位存在腐败问题。这正说明社会转型期,腐败多发易发仍然是常态,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容不得半点掉以轻心。

  此轮巡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的第一次巡视,从巡视组“晒”出的账单来看,这次巡视充分体现出直面问题的勇气、动真碰硬的担当。湖北,“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重庆,“‘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贵州,“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土地出让等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批评不再抽象、问题不再概括、指认不再笼统,不再谈成绩实、谈问题虚,难怪群众这样评价此次巡视:“中央巡视组下来抓‘老虎’”。

  然而,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巡视组接受群众投诉也好,主动调查也好,发现问题的根本目的还是解决问题。方此之时,巡视组满载而归,一些地方的问题昭然若揭,但是巡视之责不应停留于发现问题而止步不前。“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如果巡视之后对问题安之若素,调查之后对弊病视若无睹,那么巡视力度再大,对遏制腐败、解决问题又有何实际作用?尽管巡视组“晒”出的每份账单都会写上“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转中纪委、中组部处理”,但群众最盼的仍是把解决问题落到实处,最怕的还是把问题束之高阁。

  放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审视此次巡视,其意义不仅在于对被巡查单位的正风肃纪,更是为巡视制度自身的完善试水探路。中央设置巡视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割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破解“同体监督”的问题,突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可以说是纪检监察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从中央巡视制度设立,迄今已有10年,这项制度本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说,从利益关系上,如何避免巡视组与被巡查单位产生新的利害关系?从空间布局上,巡视制度如何延伸到更基层的政府组织?从时间周期上,巡视制度如何确立巡视的频次和时长?

  巡视组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一些地方,有的群众凌晨3点出发,长途奔袭赶往巡视组的驻地;有的群众排队等候一夜,就为领到一张《来访登记表》。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公众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对监督的热切期盼,这正是最可真贵的民意资源。为此,就近来看,应该着力解决巡视组发现的问题,给群众一个交代;长远思之,还应在巡视制度的完善上下更多功夫。(李克济)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