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晨报:“农超对接”难破高菜价之局

2013年11月01日 15:43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山东菜农从寿光拉菜进京卖,一斤蔬菜从寿光到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平均费用约为0.5元,其中两级批发市场的收费被指“坐地收钱”。批发费用、运费、进场费、卸车费、包装费……各种“中间费用”名目繁多。

  (10月31日央视)

  菜价贵的道理人人都懂,无非就是流通链条过长,中间环节层层加码,瓜果蔬菜毕竟不是黄金白银,市场终究不会为所有人的暴利埋单,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两头”受害:一是谷贱伤农,二是菜贵伤民。种菜的难以获得体面的报酬,买菜的更是天天为菜美价廉而纠结。

  2011年的时候,舆论关注过大白菜的命运,电视媒体带公众见识了“一车大白菜的天价旅行”。今日山东寿光菜农的命运,与数年前几乎不差一丝一缕,也是在说着中间环节。譬如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北京新发地每天的蔬菜吞吐量是1.5万吨,按照这个量计算,仅仅蔬菜这一项新发地市场一年就是3亿多元收费。诚然,有些数字很容易点燃民众情绪,但在成本与支出、历史与政策等坐标缺位的时候,这样的数字,除了能证明蔬菜流通负担之重,又能说明多少问题呢?

  学院派专家依然在谈“农超对接”,不少媒体也在继续给大家做“农超对接”的科普。理论上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田头地间直接到终端超市,省却繁文缛节、简化流通程序,自然皆大欢喜。今年年中,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通过“农超对接”,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至20%,产品零售价格降低10%至20%。这些都是初衷可嘉的事实,但我们恰恰无法回答好以下两个被忽略的现实:一者,四五年过去了,看起来很美的“农超对接”究竟覆盖率是多少?二者,对接之后,流通环节少了、菜价也许便宜了,但菜农的收益真的跟着水涨船高了吗?

  “农超对接”的模式自然没有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确实也有很好的经验。但眼下来看,就事论事地谈对接,显然难以破得了高菜价之局。我们必须面对以下几个现实,每个要素都直接影响到“农超对接”的生死:一是超市的体量与规模。中国的菜市场,眼下未必全在规范的超市内,还有路边摊、还有次级市场等,指望超市解决所有市民的菜篮子问题,眼下来看还比较奢侈。二是超市经营的规范度与正义程序。你今天可以骂新发地,但超市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更昂贵的“新发地”,店庆费、进店费等门槛,农民一样要面对。三是面对“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50%至70%”的现实,超市就算都是乖乖仔,也难以釜底抽薪地为高菜价破局。凡此种种,是“农超对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化的国家来说,高菜价下农民依然不够那么“尊严而体面”,这是时刻令人警醒的公共命题。 (邓海建)

【编辑:白琥】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