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管好政府“钱袋子”须动态监控纠偏

2014年02月24日 10:4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在日前进行的“两会”上,惠州市级“三公”经费预算首度公开。与以前不同的是,此次人代会首次实现对政府“钱袋子”的全口径预算监督,社保基金预算也首次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此外,人大代表还对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和市环保局的2014年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了专题审议。

  在改革之风劲吹的当下,惠州首次公开市级“三公”预算,“敢于革自己的命”,是一大进步,也为管好权和钱创造了条件。但在获得公众点赞之余,政府的账本公开工作是否还有可开拓的空间?显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三公”经费的公开,账本越细越好,不仅仅细到款项,还应更通俗化,让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看得清、看得懂,方便社会监管力量深入。

  我们知道,预算编制不是任由“一支笔”大笔一挥,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来,其是否合理科学需要有一套评价体系机制进行事先评估。每个部门单位全年到底需要多少经费、有哪些支出项目,简单的数字只能体现全貌而不能反映内部具体情况。诸如“三公”等经费预算须交给具有监督“一府两院”工作职责的人大审议,替民众把关,行使审批或否决权。同时,可引入第三方参与,推行公众参与式预算等方式,评估、审计项目的合理性。

  建立更加透明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固然是件好事,但资金最终花在何处,不能都等到年底一纸报告说明,预算执行情况也应给以动态公开。毕竟,政府部门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让民众充分参与进来决定财政资金的投向,监督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这或将是惠州深化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

  公众参与和监督缺一不可,这种低成本制衡效果往往更好。在这个充分博弈的过程中,预算执行的后续监督机制必须到位,要有整改、问责的纠错机制,出现贪腐现象时,司法要及时介入。刚性和常态化的制度监管才能确保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释放修复及纠偏能力,把“三公”消费和部门经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是公众的真切期待。(袁斗成)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