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国粮食安全近无忧远有谋

2014年02月27日 1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27日电(叶兴庆)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首。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央的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一些人的遐想。有人猜测,是不是我国粮食产量数据不实、“十连增”有水分,国家粮库已被掏空了?是不是在粮食问题上我们又要回到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老路上去?应该说,这些猜测是站不住脚的。

  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23.6亿公斤,增长2.1%,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2013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3444.5亿公斤,同比增加258.5亿公斤,年末粮食库存总量继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继续处于安全合理的水平。目前市场粮源充裕、供应正常,市场粮价总体稳定。

  “十连增”是真是假,做个简单推算便知答案。2013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了6845万人,特别是城镇人口增加了2073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全社会对粮食及其转化产品的消费大幅度增长;同期,除大豆进口持续增长外,主要谷物品种的进口增长并不是很多。这10年,国内粮食市场波澜不惊,市场上并不缺粮。如果不是国内粮食产量在实实在在地增长,拿什么满足这10年间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

  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强调粮食安全问题?这主要是从中长期考虑。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继续增产将面临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结束,食物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将持续相当长时期,全社会对粮食及其转化产品的需求远未见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中长期粮食供求形势看,确实应该增强忧患意识。

  为应对未来严峻的供求形势,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提高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新战略既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即坚持“立足国内”,强调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又体现了视野的时代性、创新性,要求明确粮食安全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特别是将“适度进口”视为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强调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并不排斥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背景下,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