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一基层官员过劳死 官方多次组织纪念活动(图)

2014年04月03日 1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河北一基层官员过劳死官方多次组织纪念活动(图)
齐庆三生前照片。
齐庆三居住22年的平房,门窗无玻璃,窗纸已破损。 李洋 摄
妻子李静平整理齐庆三家里的遗物。 李洋 摄

  中新网石家庄4月3日电(陈国林 艾广德 李洋)“百姓眼中‘实实在在的好人’齐庆三先进事迹报告会”2日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这是继上月底河北官方在河北会堂举行纪念活动后,石家庄官方组织的又一次活动,此前齐庆三生前所在平山县也举办过类似活动。

  齐庆三生前系中共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2013年11月11日,他因昼夜加班、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44岁。近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作出批示,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等也先后慰问了齐庆三事迹报告团成员。周本顺表示,“我们的时代,需要齐庆三同志这种精神。要宣传好,激励我们广大党员干部”。

  齐庆三不是中国基层公职人员“过劳死”第一人。上世纪60年代,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殉职时年仅42岁,其精神曾感动过一个又一个时代。上个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兰考调研,重提学习“焦裕禄精神”,并透露自己年轻时代曾被焦裕禄的故事感动落泪。

  中新网记者在河北平山采访时,宣传部门正在组织人员和记者调研采访齐庆三。而在民间,传诵齐庆三故事的展馆已经出现。当地“红地根”文化品牌创建人张红德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展馆,工作人员会每天向来宾讲述齐庆三的故事。据介绍,这位副部长曾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跟他讨论和谋划品牌的创建。

  平山是红色老区。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曾在这里的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进京赶考(不学李自成)”。目前,当地还较为贫困,公职人员工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中国基层,宣传部的主要职责是传播当地文化、接待媒体记者,工作人员有的也采写新闻,但不是记者而且稿酬微薄。齐庆三1996年进入平山县委宣传部,历任宣传干事、副主任科员、外宣局副局长、主任科员等。他最后的月收入约2500元人民币,除了日常性工作,他还采写了1360篇稿件并公开发表。

  齐庆三殉职后,国家级媒体和地方媒体纷纷关注,其事迹报告会被媒体形容为“哭成一片”。引起听众和媒体记者飙泪的,是他的平凡:贫穷到借住亲戚家平房22年,临死前都未能住上新楼房,自行车破旧得令人怀疑是否能骑,手机破旧得按键数字模糊。令人感动、难过的是他的敬业,他经常拄着拐杖上山采访、在办公室昼夜加班写作,以至于母亲弥留时刻也未能陪伴。

  他最后未能和妻儿说一句话便离去。他13岁的儿子抱着其遗像前行时,上千名民众自发加入了送葬的队伍。在每一个纪念场合,台上人哽咽,台下人的啜泣、落泪。没有人怀疑他的信仰,殉职当天早晨,他还向妻子要了500元钱,准备交党费。

  齐庆三生前曾与中新网记者有过接触。他衣着简朴但很整洁,标志性表情是微笑,言谈也很谦卑。在其相关报道中,海内外网友纷纷为他感动、难过,也有一些网友质疑:一个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为何这么累?为什么要加班加点?怎么会如此贫穷?一位不愿具名的石家庄市民甚至疑问:“他连父母都不能照顾,死了也未给妻儿留下任何财产,你们为什么要为他哭?”

  对此,其同事曹永刚表示,齐庆三把时间都放在单位、下乡采访和媒体联络上,他心里装的都是工作和老百姓,家排在了最后。他坦言“庆三生前压力很大”。齐父齐牛旦则表示,儿子很孝顺,就是“没工夫”。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在慰问齐庆三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表示,齐庆三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榜样。他希望将这种爱岗敬业精神,与当前石家庄的跨越赶超、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此间社会学者表示,以往媒体只关注社会上“老虎”、“苍蝇”的穷奢极欲,对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基层官员鲜有关注。实际上,中国基层公职人员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已是普遍现象,在一些老区、贫困地区现象更为严重。关注基层公职人员“过劳死”,首先要弘扬正气,让民众知道基层有很多“齐庆三”,这样才能被公众认知、理解和认可。

  国家一级作家、河北知名学者王万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齐庆三作为一名基层官员,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的身上有着和焦裕禄一样的精神。他平凡中见伟大,艰苦朴素,为民为公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他是赶考路上的好党员”,王万举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