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市发改委:多人口家庭用水将出实施细则

2014年04月18日 02:3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针对阶梯水价出台前后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其一一作出回应。该负责人表示,市民和听证代表都非常关注的多人口家庭用水如何处理的问题,将跟水价调整政策的实施同步出台,可适当增加基础水量。此外,发改委回应按人数计算用水量操作复杂,按户计量更具操作性。

  将加快一户一表改造

  京华时报:按照国家指导意见,未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居民应执行高于第一阶梯的价格水平,北京为什么按第一阶梯价格水平执行?对未实施“一户一表”的合表用户有什么措施?

  发改委:2009年以来,市自来水集团累计完成了近20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和查表到户工作。目前,市自来水集团所属市区供水范围内还有平房合表和简易楼用户约1.9万户,用水量不到1000万立方米。对这些少数不具备一户一表条件而无法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户,暂不执行阶梯水价,水价按照第一阶梯水价标准执行。企业要加快一户一表改造。

  按人计算加大复杂性

  京华时报:不少听证代表认为按户计算不太合理,一户一人和一户多人的用水量会有明显不同,能否改为按人计算费用?

  发改委:按人计算阶梯水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由于每户家庭人口数量是变化的,且存在大量的人户分离现象,如果按家庭人口计算阶梯基数,在政策实施中会涉及大量的人口认定问题,加大政策操作的复杂性,进而引发其他问题。我市提交听证方案是以住宅户为单位计算阶梯水量,既能照顾到家庭人口的因素,又增强了实施的操作性。

  京华时报:多人口家庭用水问题怎么解决?

  发改委:对于确因家庭人口多而导致的用水量增加问题,在政策实施细则中将会明确办理程序、条件、要求等办法,并与居民水价调整政策同步出台。将根据听证会及各方意见确定的水量方案情况,结合国家对不同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参考标准,研究确定具体的人口基数和水量增加基数,细则将跟水价调整政策的实施同步出台。

  方案历经大半年修改

  京华时报:阶梯水价方案是如何形成的?发改委都做了哪些工作?

  发改委:从2009年起,北京市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阶梯水价调研与建议、阶梯水价研究、阶梯水价实施方案等相关专题研究,对外省市阶梯水价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本市实施阶梯水价存在的问题(比如水量基数、人口确定、入户抄表等问题),抽样调查了1000户居民用水情况(70%家庭月均用水在8立方米以下),提出了阶梯水价的实施建议。

  去年,市成本调查队对供排水企业开展了成本监审工作。在成本监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市水资源实际情况,市发改委、市水务局等部门着手研究本市水价调整方案,广泛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用水户、供排水企业、相关区县、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历经大半年时间的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本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听证方案。

  适度调整水价有必要

  京华时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保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价格相对稳定”,北京市第一阶梯水价为什么每立方米还上调1元左右?相当于提高了四分之一。

  发改委:北京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的1/20,世界人均的1/8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用水比例不断增长,在城镇供水中,居民用水占到总供水量的56%,比1999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根据首都水资源禀赋状况,结合北京实际,适度调整居民水价非常必要。

  第一阶梯水价在现行每立方米4元的基础上,拟上调0.95元或1元两个方案:以0.95元为例,其中0.63元为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按照国家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文件要求,北京的水资源费为每立方米1.6元。目前,本市是1.26元,拟上调0.31元,调价后水资源费为每立方米1.57元,仍然低于国家标准。污水处理费拟上调0.32元,调后为1.36元,目前本市污水处理平均成本为1.7元。从总价来看,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提出,到2005年北京市平均水价要达到每立方米6元。由于我市多年水价没有调整,一步到位会影响较大,这次居民水价调整后将是4.95或5元,仍然低于这个标准。京华时报记者周宇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