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公民将有一生唯一信用账号 部分地方已编制规划

2014年05月07日 08:4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先来讲个故事:1949年,美国梅杰小屋烤肉店里,百货业的名人艾尔弗雷德·布卢明代尔和金融家弗兰克·麦克纳马拉正在吃饭,要结账时,他俩发现身上带的现金不够。麦克纳马拉很尴尬,饭店老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亲爱的麦先生,没有关系,我知道您是一位遵守信用的人,我相信您,下次来时一起付好了!” 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虽然关于信用卡的诞生,还有其他版本,但大概就是这样。

  信用卡让人们花钱消费的确方便了不少,不过也让一些人铤而走险。讲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这不能只限于金融方面的信用,所以这也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的门槛来约束。近日,我国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即将应运而生。

  根据规划,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成后,我国每个公民一生都将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信用账号。目前,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并将于近期发布。

  那么,什么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呢?这种制度的建成和我国公民日常生活会有多大联系?

  山东淄博的曹先生经营着一家厨具店,今年因规模扩展,资金紧张,正当他发愁的时候,齐商银行向他发放了一笔20万元的信用贷款,而且他无需提供任何担保抵押。

  曹先生:原来是认为至少得有个抵押,凭什么银行把几十万放给你呢?这一次发现凭个人信用好了银行就放心了,作为一个信用客户,银行就可以给你,方便点了。

  齐商银行微贷管理总监邹倩介绍,银行方面敢于实行信用贷款,也得益于背后一整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邹倩:我们也是有技术层面的考量,同时对借款人信用状况需要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定,我们在支持小微企业的时候,财务因素并不是我们特别看重的,我们更看重就是借款人、法人的品行。

  随着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浮出水面,信用记录良好的公民在贷款、买房时,有望和曹先生一样不用再东奔西跑开证明。根据相关规划,2014年6月底前,我国将推动部署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并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代码制度的方案。目前,广东、江苏、贵州、安徽等省都编制了截至2020年的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安徽省发改委财经处副处长方凯介绍,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将同步录入个人信用信息。

  方凯:目前没有确定具体的有哪些可以征集到这里面来,还有一个跟相关部门商定的过程,你这个部门比如说有的手机信息,电信移动这边在管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谈,第二、每一个信息都有一个保密的程度。

  对于即将拥有终身信用账号,多数网友表示支持,认为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诚信风险。

  网友:现在说实在的诚信状况不是很好,如果真能从很多领域都建立信用记录体系,这应该是好事,是约束,也是一种引导吧。

  当然,也有人担心个人隐私可能被信用机构非法泄露和使用。

  网友:以后这种信用是越来越重要,假如说我违章了、我欠费了,他们单位都把我纳入这个不良信用当中,假如我和通信公司有纠纷或者跟交通部门有申诉,这样的话这个记录该怎么办?我就害怕实行记录信用以后有些单位会滥用这个职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介绍说,经过10年的建设,央行的征信系统已经基本搭建起了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但后续信息的完善则需要更多部门合作。

  郭田勇:由于它主要是个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征信体系,所以它这套系统里主要的信息是涉及到个人金融方面的一些交易数据,比如说个人贷款、信用卡消费等,后来也往里面又增加了一些,比如个人基本信息,税收等方面的一些记录,已经搭起了整合个人全面信息的功能的平台,已经形成这种雏形了。但是作为一个个人全面的信息数据库的话,内容还并不足够。央行还需要和国家其它的一些有关部委相配合。

  郭田勇认为,全面的信用系统将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郭田勇:它不仅仅是对金融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包括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意义是非常大的。比如你去应聘,或者听证要出庭,他都会看你这个人过往的一些信息记录情况,就会对你这个人的人品综合情况都能够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

  根据规划,2017年,我国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记者 韩秀 柴华)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