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

2014年05月29日 11: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5月29日电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李原园今日表示,2012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不足50%。许多田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灌排设施薄弱仍然是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最大“硬伤”。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不足50%。对此,李原园指出,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土地资源约束较大。我国地形具有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一些地区不具备发展灌溉的条件。

  二是水资源约束较大。中国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许多地方有土没水。

  三是水土资源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但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13个粮食主产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4%和76%,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0%。西北地区有地无水,西南地区田高水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长江、珠江下游等东部平原地区已基本无灌溉农田开发潜力。

  四是灌排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灌排设施薄弱仍然是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最大“硬伤”。许多田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全国约40%的大型灌区、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中小型灌区状况更差。

  李原园指出,根据我国各地区水土资源状况,我国最大的可发展的灌溉面积规模也只有10.5亿亩左右,只有1亿多亩的潜力。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