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设立1亿元环保奖励基金 重奖环保有力政府

2014年06月09日 10:10 来源:法制网 参与互动(0)

  一边是设立1亿元的环保奖励基金,重奖环保保护有力的政府;一边是对全自治区74个县、区政府实行环保年度考核。凡是年度环保考核不合格的政府,“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将面临调整岗位,甚至“下课”。 为了保护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为了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基地“这条红线”,西藏自治区正在用严格的制度和执法监管护航生态屏障,实施史上最严的环保问责。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确保西藏蓝天绿水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西藏生态环境的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2年12月,西藏提出建设“美丽西藏”的战略部署。

  为实施好国家和西藏的战略,西藏建立健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加强完善执法监督。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庄红翔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为了保护西藏的蓝天绿水,西藏自治区政府去年以来明显加大了立法和建章立制的力度。修订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其中,《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为更加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在执法监管方面,去年自治区环保部门组成7个排查组和3个监测组,深入72个县(市、区)对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工业企业等8大领域430余个企业(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对交通、水电、旅游、矿产等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了以拉萨市为重点的城镇周边采石采砂集中整治。2013年全区各级环保部门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77人次、车辆1129台(车)次,共检查企业(项目)2470家次,对存在环境问题的296家企业(项目)进行调查处理。2013年,全区共征收排污费1645万元。

  作为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为整顿规范排污企业专门制定实施《关于拉萨市区禁止探矿、采矿,规范采石、采砂的决定》,拉萨市环保局局长李维生介绍说,拉萨市对堆庆德龙县12家铁选矿场集中进行整顿规范,关闭了8家;对拉萨市周边砂石采挖管理混乱、乱采滥挖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67家采砂采石场中责令停产关闭42家,今年重点对城关区12家采石场进行了执法检查,力争年底前全部关闭。

  自2012年3月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来,拉萨目前正在为“创模”做最后冲刺。

  对74个县区政府实施环保问责

  “目前,环保厅正在制定《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细化环保考核办法和各类奖励惩罚措施。厅长办公会已经讨论过两次。”庄红翔说,为加强对环保考核工作的领导,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环保考核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边巴扎西担任组长,环保厅厅长江白,财政厅厅长艾俊涛担任小组副组长。目前正如期推进环境保护考核实施细则,对每一项考核任务进行量化,公平公正考核每一个县的环保工作。

  根据考核办法细则,县级政府环保考核分成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自治区政府拿出1个亿资金用于奖励在生态环保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政府。同时,凡是考核符合优秀的政府,将给予300万的奖励。并且不设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标准都兑现奖励。考核不合格的政府,环保考核领导小组会将情况通报给自治区党委、政府,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同时会将不合格政府名单通报给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人社厅。凡是环保考核不合格的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年终考评不能评优,并且将影响到政绩考核,面临调整岗位,甚至“下课”。

  “这是西藏自治区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环保考核问责。”西藏自治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最近刚刚公布了《2013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西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状态,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公报显示,2013年,全区共有天然草地面积8511万公顷,森林1471.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98%。全区湿地达652.9万公顷,位列全国第二,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

  西藏启动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评估,全年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37.16亿元。逐步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记者 廖卫华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