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献血窘境待解:破解“血荒”需开源节流并行

2014年06月14日 0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6月14日电 题:中国献血窘境待解:破解“血荒”需开源节流并行

  记者 阚枫

  今天是第11个“世界献血者日”。近年来,中国一些城市频繁曝出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而中国的献血率在全球却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民众献血误区、城市血荒频现、“血头血霸”乱象……当前中国,诸多献血窘境亟待破解。

  “血荒”现象频发 中国人献血率不足1%

  5月底,由于连日的暴雨天气,深圳各捐血点的献血量受到严重影响,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再度曝出血库告急,网络上,血库“靠天吃饭”的现象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而在稍早前的4月,有网帖曝出,四川南充中心医院有规定称,如果要做大手术,必须让病人家属先去献800ml血。消息一出即引发舆论关注,虽然院方回应并无强制规定,但是承认血站长期缺血的事实。

  近年来,“血荒”的字眼频频见诸于中国媒体。特别是2010年底,中国十余个大中城市几乎同时出现血库告急的情况,血荒一度成为全国性话题。此后,一些地区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渐渐出现扩大化、常态化趋势。

  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今年春节以来,曝出血库告急的城市就涉及浙江、河南、海南、甘肃、四川、广西、广东等十余省份。

  连年血荒,“荒”从何来?根据官方2012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9‰。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在中国临床用血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持续较低的献血率让“捉襟见肘”成为中国一些城市血库的常态。

  “观念误区和宣传不足。”在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会长汪德清眼中,这两者是中国献血率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传统观念上认为流血伤元气,而且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保持完整,献血的公益意识还不高。此外,由于宣传不足,一些人不相信献血的安全性,害怕病菌感染。” 汪德清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对于一些地区的血液紧张现象,汪德清说,目前中国的献血主力还是大学生和农民工,所以一些地区多在寒暑假出现季节性血液不足。此外,中国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一些医院集中的大城市,临床用血量长期保持高位,用血紧张也易发、频发。

  为何献血无偿、用血有偿? 破误区需激励与透明

  除了观念认识上的误区,影响民众献血热情的还有一些体制机制原因。去年年底,一家门户网站就血荒困局进行网络调查,近2000名受访者中,53.9%选择“不会主动献血”,而在回答“你认为血荒蔓延的原因”时,高达82.7%的网友选择“献血用血机制不透明,丧失公信力”。

  为什么献血无偿,却用血有偿?这是民众对于中国献血用血机制长期存在的一个疑惑。在血荒频发的近些年,医疗用血背后的成本问题也被舆论关注。

  “献血是无偿的,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用血收费就是‘有偿’,用血收费主要是血液采集、存储、检验等成本费用,这也是国际惯例,并没有利用采集血液来营利,民众关于用血收费的质疑其实是误区。”汪德清说,目前用血收费全国统一价格是每200毫升220元,这个价格已持续多年,目前一些小血站甚至长期亏本。

  正如专家所言,事实上,从国际惯例来看,因为采血、检测、储存等产生的费用一般都是算到需要用血的病人身上的,而且由于人力成本比较高,一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用血成本要比中国高得多。

  有评论称,血荒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尽快解好“信任之扣”,提高献血、供血全程的透明度。既要用公开事实向献血者证明,献血的程序会被严格遵守,献血的过程卫生安全;也要用更畅通的信息、更扎实的数据向用血者讲明白,无偿献血,在医院用血为何要交钱。

  除了通过制度透明重建献血者的信心,在汪德清看来,提高民众无偿献血的公益意识,更需要建立尊重献血者的社会机制。

  “比如,购票排队、医院挂号,我们能不能给无偿献血者以优先和方便,这些细节其实推进起来并不难,但是一直没人去做。”汪德清说,血液供应紧张、民众献血积极性不高背后,其实还有一些社会激励机制的缺失。

  献血乱象亟待制度完善 化解血荒需开源节流

  提及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献血法》的修改被舆论呼吁多年,2012年国务院也将修改《献血法》列入立法计划。

  现行《献血法》自1998年实施,距今已有16年。随着社会发展,这部2000余字的法律逐渐显现出局限和弊端。当前关于献血用血种种新问题也亟待用修法来回答。

  例如,目前的《献血法》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这里的‘亲友’很难界定,一些人就钻空子,产生血液买卖交易的黑市,有了‘血头’、‘血霸’现象。”汪德清说。

  此外,专家表示,当前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在区域间存在差异,随着流动人口增多,区域限制、手续繁琐成为献血者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完善制度让献血者享受政策优惠,这些期待需要法律给予回应。

  除了完善法律,汪德清说,破解“血荒”之困,长期来看,需加大“开源”投入,扩大无偿献血宣传,完善献血激励机制,保障献血机构设备和人员配备。此外,当前更要抓紧在“节流”环节下功夫。

  汪德清说,一些医院用血制度亟待完善,如何让医院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杜绝用血浪费是节约用血的关键环节。“此外,自体输血在国外临床用血中占比要比我们高,通过政策完善和常识宣传,推广自体输血对于缓解血荒意义重大。”

  汪德清所说的“自体输血”,即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血可以节约用血,而且能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减少患者医疗经费开支。

  专家表示,目前很多民众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对于自体输血的认识都存在误区或欠缺,此外,很多地区自体输血没有纳入医保,价格太高成了患者的顾虑。因此,无论是从“开源”的角度还是从“节流”的角度,解决“血荒”难题,都需要科学知识普及和政策制度完善并行。(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