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战犯:中国把我们从侵略战争野兽变回人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7月07日 23:50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新闻1+1》2014年7月7日完成台本

  ——真实历史,听他们自己说!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整整七十七年前的今天,日本发起了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77年后的今天,在这样的一个普通纪念日,中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首次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了国家层面的正式的纪念。在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今天我们关注的是这样的一组活动,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这个人叫长岛勤,他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战犯。今天他的一段罪行笔录被公布,我们先来听一下。

  解说:

  受刑者用布蒙上眼睛,要他们跪在深有两米,中径约两米半的漏斗状坑边上,每一名射手自离两米远的地方由后头部狙击射杀。被害者掉落坑内,大多数的人一枪就绝命。

  主持人:

  这是长岛勤的自供的笔录。从7月3日开始,中央档案馆就每天在网上公布一名日本战犯的原文笔供。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能够起到的效果和影响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关注。首先我们来看看今天公布的第五名战犯的笔供。

  解说:

  长岛勤,出生于1888年,日本埼玉县人。1938年12月来到中国,先后任华中派遣军特务部部员,日本陆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长,兼任济南防卫司令官等职务。他也是济南琵琶山万人坑暴行的执行者。

  “受刑者用布蒙上眼睛,要他们跪在深有两米,中径约两米半的漏斗状坑边上。每一名射手自离两米远的地方由后头部狙击舍杀,被害者掉落坑内,大多数的人一枪就绝命。”

  在这份笔供中,长岛勤坦白,从1938年到1945年,他先后两次参加侵华战争,亲自指挥的侵略作战达15次,共计杀害抗日军人1666名,平民970名。烧毁民房2220件,掠夺粮食6000吨。每次在作战中杀害的方法除枪毙外,还采取很多刺杀、斩杀、斩首、暴杀、烧杀、绞杀、瓦斯杀等极其残忍的虐杀手段,又常常杀害俘虏。

  这是长岛勤的供述,这也是中央档案馆在今天公布的第五个日本战犯的原文笔供。

  事实上从7月3日开始,中央档案馆首次通过互联网,每天都会向世界公布一名日本战犯侵华罪行的亲笔供词和相关资料。

  李明华 中央档案馆副馆长: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矢口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美化侵略战争,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就决定在今年卢沟桥事变77周年之际,把被起诉判刑的这45个战犯的亲笔供词,以及当时的中文译文拿出来发布,目的在于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视和平。

  解说:

  截止到今天,已经公布的笔供除长岛勤外,还有铃木启久、藤田茂、上坂胜、佐佐真之助。

  (铃木启久笔录日文原文)

  “用野蛮的办法残杀,将其中孕妇剖腹,烧毁房屋约八百户。将送往玉田的俘虏中杀害了五人,强奸妇女达到百名之多。”

  解说:

  铃木启久是此次中央档案馆第一个被亲笔供述的日本侵华战犯,他曾是日本陆军中将,在中国的六年零八个月内,指挥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并用毒气制造了上百起惨案。

  藤田茂:

  我的部队根据我的命令,把村庄里剩下的居民,集中在一起,用刺刀刺杀他们。

  解说:

  “刺杀比枪杀有效果”,这是前日本陆军59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的供述。笔录显示,他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杀害中国平民近五万人,甚至为操练新兵而残杀大批俘虏。

  上坂胜笔供日文原文:

  “大队在此战斗中,使用了赤筒(喷嚏性毒气)和绿筒(催泪性毒气),受到机枪扫射的不止是八路军战士,还有迷失逃跑路途的居民,又在村庄里进行了扫荡,向逃入很多居民的地道里,掷入赤筒和绿筒的毒气,以至窒息。”

  解说:

  前日军53旅团少将旅团长上坂胜,1942年在华北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样制造了一系列罪行。

  佐佐真之助笔供日文原文:

  “该慰安所里有中国妇女十数名,都是因日本帝国主义之侵略战争而陷于生活困苦,被强制收容从事贱业。我想在宜昌、荆门,也有和这同样的慰安所。”

  解说:

  而1932年来到中国的佐佐真之助,曾任日本陆军39师团中将师团长,指挥所属部队以残酷的手段杀害当地平民,甚至强征居民从事军事性劳役。今天,七七事变七十七周年,那场战争为什么会发生,侵华日军在中国究竟干了什么?整整四十五天,四十五名战犯的亲笔供述,会向全世界发布。

  主持人:

  在已经公布的日本战犯的笔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五名战犯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都做了一些什么,我们不妨看一下。

  第一个公布的叫铃木启久,陆军中将,他曾经用毒气制造多起惨案,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第二名是藤田茂,日本陆军59师团中将师团长,他曾经制造了30多起惨案,实施细菌战,杀害中国平民近五万人。

  上坂胜,前日军53旅团少将旅团长,杀害4000多名中国人。他所制造的北疃惨案是日军在华北进行的“三光作战”最为典型的惨案之一。

  佐佐真之助是日本陆军39师团中将师团长,用俘虏试验毒瓦斯,强征慰安妇。还有就是今天公布的长岛勤,他是济南琵琶山万人坑暴行的执行者,共杀害抗日军人1000多名,平民970多名。从已经公布的这些战犯的口供中可以看到,主要都是在说他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以及他们对于这场战争自己的这种反思。他们主要都是日本军队中的高级将领,那么他们所做的这些事情影响就更为深远。那么由于这是他们自己的口供、笔录,而且是用日文原文记载,因此这个可信度是有保证的。在七十七年,七七事变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点,公布这些战犯的笔录?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保管部,政法处副处长刘扬。刘扬你好,你看。

  刘扬: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我们以往也有一些文字、视频、照片的历史的史实,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在77周年的时候,公布一系列的战犯的原文的笔供?

  刘扬 中央档案馆档案资料保管部政法处副处长:

  选择这样一个时间点,也跟最近我们面临的这个形势是有关的。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他们否认历史,不承认侵华历史,作为我们档案人来说,我们觉得我们有义务向大家公布,让大家认识这段历史。要让大家认识这段历史,我们选择了45个人的笔供,这是他们自己亲笔所写,经过本人签字,是不容否认的,所以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主持人:

  刘处长,你看我们这回发现,你们的公布选择的是一种跟以往相比不同的形式,就是网上公布。以往你们往往是出书,还有一些资料的汇总这样的情况,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

  刘扬:

  因为可以说其实以前我们出版物,出书可能它的影响范围还是有限的,只是在学术界,或者关心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人群当中。那既然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还敢否认历史,就说明我们让大家认识这段历史的效果还没有达到最好。互联网这个形势是现在,可以说特别在青年人当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通过互联网可以让我们的信息传达的范围更广,让更多的人,哪怕你身在国外,不一定在中国国内,但是通过网络也可以点击我们的网站,了解这样的历史。亿希望通过互联网,让它的信息传播更广、范围更广、受众更广吧。

  主持人:

  刘处长,您别介意,因为我知道你们这批资料应该说获取的时间比较早了,但是为什么迟迟到现在才想到用这样的一种互联网的方式,传播更广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

  刘扬:

  我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利用这部分档案,就是编辑档案资料汇编,在学术界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播的方式更广,所以我们觉得就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这也不是说我们今天第一次通过这样的形式。其实打开我们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我们从前两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或者重大的时间点会公布,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发布档案相关的档案资料的内容。

  主持人:

  好的,谢谢刘处长,稍后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我们看到日本战犯承认战争罪行,就说明这些罪行真实存在。铃木启久对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和反思,作为战争的参与者,作为战犯能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当下对于日本政府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右转的行为下,我们再来看他们有没有这样历史的反思呢?继续往下看。

  解说:

  今天,五个日本战犯的自供已经公布,出生在战后1954年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看一下这些真实而残酷的记录,看一看那些日本士兵当年在中国究竟参与了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无比凶恶和残暴的,它是已经写在历史上的无可否认的事实。”——长岛勤。

  这个济南琵琶山万人坑暴行的执行者,在审判的陈述中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实际上忏悔和反思,是每一个已公布证词的战犯们做出的共同反应和态度。

  (铃木启久笔录日文原文)

  “这些被虐杀者的父母、妻子和亲友等,该是何等的痛恨和悲伤。为了日本最后的胜利,而将无辜的中国人民陷入鬼哭神泣的我,不知怎样谢罪才是。”

  解说:

  除了认罪和忏悔,铃木启久在当时审判的最后陈述中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假如我还有余生,我将用反对战争、保卫和平来度过我的余生。”

  事实上,从已经公布的战犯罪行自供中,不仅有他们对自己罪行的忏悔,还有对那段长达八年的日军侵华历史本质的陈述。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