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济半年报今揭晓 二季度GDP增速或升至7.5%

2014年07月16日 0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题:中国经济“半年报”今日揭晓 二季度GDP增速或升至7.5%

  记者 李金磊

  国家统计局今天将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收支等经济数据。分析指出,伴随着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发挥作用,二季度GDP增速料将小幅改善,或从一季度的7.4%升至7.5%,但未来仍需警惕经济下行压力。

  二季度GDP或增7.5%

  2014年中国经济“上半场”成绩单将于今日正式揭晓,在一季度GDP增速放缓至7.4%的情况下,二季度GDP增速能否止跌回稳备受关注。

  回顾上半年,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在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针对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三农、水利设施、铁路、外贸等经济运行薄弱环节出台了一系列定向微刺激政策,随着上述稳增长措施发挥作用,经济增长已出现企稳迹象。

  “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日在广西召开的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处于合理区间。城镇就业继续扩大,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势头良好。

  先期披露的多项经济数据印证着上述判断。其中,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自3月份起连续4个月回升;二季度进出口增长1.8%,增速由负转正;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连续两个月回升;上半年物价涨幅2.3%,通胀继续处于低位。

  “在定向调控政策和外需转暖的带动下,国内外需求有所改善,二季度经济增长较一季度将出现小幅改善,预计增速在7.5%左右。”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研究员朱振鑫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同样预计二季度GDP增速将小幅反弹至7.5%。国开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日前也公开表示,在“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政策托底下,经济缓中趋稳的态势有望保持下去,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5%左右,全年则有望增长7.6%左右,预计可实现7.5%的增长目标。

  仍需警惕经济下行压力

  专家表示,虽然经济在政策托底下有好转迹象,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外需求增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仍需警惕。

  连平指出,目前出口增长有所恢复但难以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企稳,但受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和资金来源受限难以大幅上升,消费将在刚性需求下平稳增长,但仍将面临居民收入放缓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负面影响。

  连平表示,今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低后稳”格局,政策虽能为经济增长托底,使其不至于滑出增长“下限”,但由于内外需求难以趋势性恢复,初步预计2014年GDP增速在7.5%左右,不过季度波动将明显收敛,全年运行平稳。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债务和产能过剩对宏观经济稳定构成了一定风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未来基于稳增长的需要,财政政策将更趋积极,政策着力点将在既能拉动短期增长、又能促进结构调整的一些领域;货币政策总体会稳中有松,但不会过度放松,可能扩大定向降准范围和力度,预计三季度GDP增长7.6%左右,全年增7.5%左右。

  朱振鑫则认为,今年以来国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随着微刺激持续加码,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回升,但总体上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然偏弱,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7月7日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记者时强调,中国二季度经济发展状况比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对于下行压力仍不能掉以轻心。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预调微调,实施定向调控,一是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有能力、有条件继续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