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滑坡等地质灾害加重云南地震破坏力 需防强余震

2014年08月04日 0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null  


 

视频:实录:云南鲁甸地震房屋倒塌消防现场救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 题:滑坡等地质灾害加重云南地震破坏力 需防强余震

  记者 马学玲 阚枫

  “这一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在没有地震的时候,也经常出现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一旦发生地震,这些灾害会加重地震的破坏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向中新网记者分析。

  8月3日16时30分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6.5级地震,目前已造成220余人死亡,近200人失踪,千余人受伤,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孙士鋐介绍,此次地震是近18年来云南发生的震级最高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属浅源地震,同时,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落后,房屋抗震性能较差,因此,预计伤亡情况会比较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3日20时30分,中国地震局已记录到余震总数165个。其中5.0-5.9级地震0个,4.0-4.9级地震1个,3.0-3.9级地震4个。

  “目前来看,尽管余震数量不少,但是强度都不大。一般来说,6.5级地震之后,发生五、六级余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这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以前也经常出现双震、震群型地震。”鉴于此,孙士鋐表示,应警惕级别较高的余震。

  孙士鋐对这次地震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云南小江断裂带,这条断裂带比较容易发生破坏性地震,经常有突发性强震。”

  小江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走向近南北向。据统计,1900年以来,该区域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最大为1974年5月11日的大关7.1级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

  “近年来,云南昭通地区五级左右的中等地震活动不断,但大地震相对而言处于比较弱的状态,从1974年7.1级地震发生后,40年来,该地区没有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

  为此,孙士鋐提醒,“这次地震的发生,是否预示着小江断裂带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段,目前并不能排除,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各方正在灾区加紧救援,然“屋漏偏逢连夜雨”,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显示,预计8月4日至6日,云南鲁甸震区将有明显降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其中4日夜间至5日有中到大雨。

  孙士鋐提醒,该地区属于深山峡谷型地貌,降雨天气会对救援带来不利影响,灾区要做好防雨和防雷电工作,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鲁甸县地震局报告,此次6.5级地震已致该县乐红乡红石岩地区形成堰塞湖。

  “在这个人口密集地区,堰塞湖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此外,鉴于2004年8月10日云南鲁甸5.6级地震的经验,此次还应加强对水库的监视和巡逻。”孙士鋐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