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市创新考核模式纠正“唯GDP”政绩观(图)

2014年08月04日 09:17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湖里区创造出统筹城乡发展的“蔡塘模式”。(本报记者 陈立新 摄)

  【名词解释】

  PPP模式

  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我市积极探索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主体功能区体制机制建设,启动实施与市辖区主体功能相配套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解决以往“唯GDP”发展、考核“一刀切”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美丽厦门建设的动力活力。与此同时,创新财税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不断开拓建设资金融资渠道。

  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主体功能,我市建立符合各区特点的差异化综合考评体系。设置考核共同指标和差异指标,共同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基本目标任务,差异指标突出经济结构、发展动力、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特色重点,并赋予不同权重。

  突出实绩考核、民生考核,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民增收作为重点,设立每亿元GDP消耗建设用地下降率、创新驱动与质量发展指数等指标。注重约束与激励,设置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等“兜底指标”,以及鼓励特色发展、敢于担当的“激励指标”。以系统的考评体系解决“唯GDP”、考核“一刀切”等问题,引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求真务实精神。

  “在稳妥推进差异化综合考评体系的过程中重在考核实效。”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年初启动实施以来,采取定期收集数据、动态监控等方式,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考核的变化使其导向、激励、约束作用更加明显。综合考评办法实施以来,各区活力迸发,按照主体功能目标、考核体系要求,围绕“5+3+10”产业发展方向,找准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内在驱动力,努力推进差异发展、优势发展、统筹发展和绿色发展。

  思明区加快创新驱动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税收达财政收入的61.27%;湖里区工业总产值、利用外资增速强劲,创造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蔡塘模式”;集美区依托软件园三期发展的软件信息等产业预计将形成2000亿元产值;海沧区生物医药港孵化全省八成以上新药;同安区加大流域整治打造生态文明典范;翔安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提速,规上工业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居全市首位。

  开拓建设资金融资渠道

  随着美丽厦门战略的全面推进,地铁、新机场、第二东西通道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在厦门陆续上马,接下来五六年期间,政府财政总投资额将高达两三千亿元,投资量之大前所未有;而面对同时上马且工期集中的各类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显得格外“捉襟见肘”。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在做好各项常规资金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

  除通过本级预算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外,市财政局还多渠道筹措资金: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报准项目,积极向财政部、省财政厅争取专项资金助力本市建设工程;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强与各大银行沟通,为我市建设工程争取更多贷款;利用财政部中央代发地方债券政策工具进行融资,一方面将政府债券额度提升到16亿元,另一方面争取厦门列为独立发债的试点城市。

  地铁、机场、医院等政府投资的项目将有望更多由政府与私人组织合作建设。我市目前正在着手进行“公私合作PPP模式”试点改革,今后将有更多政府投资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

  “今年以来,财政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正从制度、机构、项目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推广PPP模式。”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厦门也正进行宣传培训、方案设计、项目筛选、引进人才等前期工作,并已上报了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及厦门市海水淡化工程两个项目,正待财政部审批。

  PPP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激活市场力量,提升公益项目的决策科学性与综合效益,缓解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融资能力。

  本报记者 黄怀 陈泥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