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制度更完善 市场更活跃

2014年08月15日 09:5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3月1日起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政策执行已半年。改革释放了什么红利,企业如何从中受益?如何发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倒逼效应”,使社会信用体系更健全、社会管理更科学?8月14日,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权威专家和企业主畅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它们在就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市场门槛过高,政府过多干预。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认为,这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注册资本的实缴制变成认缴制,为许多有创业热情但缺乏资金的人,包括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提供方便。其次,把工商注册的先证后照变成了先照后证,极大地缩短了企业注册的时间,节约了成本。第三,取消企业年检制度变成年报制。

  统计显示,3—6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25.74万户,同比增长67.77%。其中私营企业120万户,同比增长70.14%,注册资本5.09万亿元,同比增长91.2%,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调动了社会成员创业的积极性,并带动新增就业。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是近10年来同期最高值,成为当前经济一大亮点。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提出,法治也是生产力,也是制度红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从提出、试点到全面决策、部署实施,过程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这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通过及时修改《公司法》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确保改革于法有据。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30年,人口红利、自然禀赋、民营经济等多重因素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的话,那么,未来30年,中国关键是要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从根本上释放制度红利,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用信用杠杆来破解监管难题

  如何提高社会的公信力,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中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从事绿色健康农业的河北石家庄市大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娇谈道,公司旁边有两家蔬菜公司,收了顾客的预付款,结果4个月内就倒闭,导致顾客对产业产生疑虑。陈雪娇说这类公司对行业市场形成扰乱,因此在放宽市场准入之后,加强监管是个重点。

  企业在经营中需要了解其他企业详实的信用信息,便于选择合作伙伴,减少运营风险。陈雪娇建议,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应该完善,除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示企业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其他部门的有关监管信息也应该统一予以公示,从而形成企业详细的经营信息。

  汪玉凯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以往严格的企业年检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政府监管削弱了。不过,过去虽然所有企业都参加年检,但是包括社会诚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说明年检并不是提升企业公信力的必然条件。

  湛中乐认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还体现在严管跟进,就是用信用杠杆来破解监管的难题。实践中,企业一旦有违法失信记录进入信用体系平台,就会出现“一处违法、处处受监督”的局面。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就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这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倒逼效应,促使国家尽快地建立市场主体整体信息平台。(记者 黄碧梅)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