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

2014年12月01日 13: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1月29日,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花神庙地区丛葬地,手捧他们用萝卜刻出来的长明灯,向遇难同胞默哀静思,并朗诵爱国诗歌,以此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花神庙地区丛葬地位于南京雨花台区花神大道旁边,纪念碑由一块巨石做成,一段“自1938年1月至2月的40余日内,共掩埋了中国军民尸体7000余具……”的碑文述说了那段惨痛历史。中新社发 泱波 摄  


 

    11月29日,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花神庙地区丛葬地,手捧他们用萝卜刻出来的长明灯,向遇难同胞默哀静思,并朗诵爱国诗歌,以此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花神庙地区丛葬地位于南京雨花台区花神大道旁边,纪念碑由一块巨石做成,一段“自1938年1月至2月的40余日内,共掩埋了中国军民尸体7000余具……”的碑文述说了那段惨痛历史。中新社发 泱波 摄  


 

视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启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12月1日电 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冬日空气清新寒冽,老人们脱去保暖棉帽,默哀,随即放下拐杖,捧起黄菊,颤颤巍巍上前,将菊花放在黑色墙壁中亲人名字下。老人们由家人搀扶着跪拜、上香,仪式未完成,一转脸,泪水纵横。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1日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活动。

  1日,在纪念馆的冥思厅中,部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携数代家庭成员家祭。厅里树立着新设立的30户家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用中文、英文、日文三种语言标注。黑色花岗岩厚重墙壁上,密密麻麻嵌入30户家庭、108死难者白色名字。

  “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姐姐和小妹们,你们好吗?”“为什么那个叫‘军国主义’的魔鬼要将这个温暖的家庭摧毁?如今,作为孤儿的我只能在这冰冷的‘哭墙’面前感受你们的存在。”家祭日,85岁的幸存者夏淑琴给家人写了一封家书,由于年事已高,腿脚不灵,其外孙女在黑色墙壁前代念这封书信,祭悼亲人。夏淑琴掏出手帕,擦拭眼角。

  77年前,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夏淑琴一家七口惨遭侵华日军屠杀,仅有她和妹妹侥幸逃生。

  “这30户家庭名单的陈列,意味着‘30万’这个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数字,而是由一户户家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堆积而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阐释死难者名单的设立初衷。

  纪念馆从今年7月起,启动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登记工作。目前海内外270多个家庭、近3100死难者遗属进行了登记。

  据朱成山介绍,南京、北京、上海、山东、云南、香港、台湾等20多个地区,以及居住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等国家的遇难者遗属,有的致电,有的被家人推着轮椅赶到馆内,进行问询登记,“他们中,最多的一户是王高昌遇难家庭,共登记了106名遗属。”

  “我很骄傲,我是战后第一位踏上日本国土、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虽然眼睛哭坏,但是只要我活着,就要把这段历史讲述给每个人听。”家信祭文中,夏淑琴这样“对家人说”。

  黑色墙壁前,她向残酷战争中惨遭屠戮、阴阳相隔77年的亲人送去问候:“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姐姐和小妹们,请安息吧!希望你们那里的冬天少一点寒冷,和煦的暖阳会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