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读养老金并轨:待遇差异仍存 过渡期较长

2015年01月18日 15:1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嘉 宾】

  左学金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上海市政府参事

  赵利民 退休干部

  许 婧 网站总监

  吴铭洋 市场部经理

  主持人的话

  岁末年初,养老金并轨成为热门话题。面对这一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改革,有人欢喜,有人担忧。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这一新政策?养老金并轨关系到的并不仅仅是退休人员,它将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直接的影响?又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闻背景>>>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随着《决定》的正式公布,养老金“双轨制”宣告破除。

  A

  退休金差距大得有点不合理

  主持人:赵利民7年前从事业单位退休,妻子则是从企业退休的,你们两位的退休金差异大吗?

  赵利民:差别很大。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五千多元,我妻子退休前是在企业工作,现在的退休金是每个月三千多元。我曾经是公务员,后来调到了事业单位工作,如果是作为公务员编制退休,按照我的级别退休金应该在每月八千多元。

  主持人:对于这样的差异你怎么看?

  赵利民:坦白说,我觉得那么大的差距是不合理的。我的一个亲戚,是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现在的退休金相当于一个科员级别公务员的退休金。有企业在他退休后提出聘请他工作,给出的待遇是年薪三十万。

  主持人:以目前的收入而言,生活品质如何?

  赵利民:现在的收入和退休之前当然不好比,但我们身体都还健康,生活也比较简单。我的一些朋友、同学,夫妻双方都是企业退休的,退休金就和我妻子差不多的水平,那种情况下不生病还好,一旦生病,家庭的经济状况就会捉襟见肘。

  主持人:对于养老金改革,你有怎样的期待?

  赵利民:养老金改革肯定会触及利益,希望制定的政策可以体现公平公正。

  B

  为免养老保险跨省的麻烦,情愿“打黑工”

  主持人:许婧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过,你的养老保险缴费是怎样的?

  许婧:我大学毕业时是干部编制,包分配的,去了一家国企,几年后我离开那家国企,因为私人关系好,所以,当时关系还留在那里,他们继续帮我缴金。后来,我换了一个城市工作,那份工作也是有事业编制的,但是,人事部的主管告诉我,之前那个单位缴的养老保险不能直接续上,让我办手续把个人账户的钱领出来,在新的城市重新开始。几年前我来上海工作的时候,实在懒得再折腾一次,而且,未来我也许还会再到别的地方去工作、生活,谁知道呢?所以,我干脆把养老保险之类的全部挂在了一位朋友的公司。我直接把钱给他,由他们公司来替我缴费。我在上海找工作的时候,每次都直接和用人单位谈妥一个税后工资,提前谈好社保之类的不需要他们帮我缴纳。有一回,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看到我这个情况都乐了,说:“你这算是打黑工啊。”我也笑着算是回应。

  主持人:所以,你现在还是“打黑工”的状态?对于养老金改革,你有什么话想说?

  许婧:我觉得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这次的焦点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并轨,之后应该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身份证,有一个身份证号码,去到全国任何地方,身份证都可以用,将来我们的养老保险是否也可以像这样,有一个专门的账号,我们去任何城市工作、生活,都可以跟着走。

  C

  在上海工作回老家领退休金,似乎很吃亏

  主持人:吴铭洋是四川人,之前在四川工作,结婚后随丈夫在上海安了家。你到上海开始重新找工作的时候会关心养老金的问题吗?

  吴铭洋:当然关心。因为我现在在国企工作,社保方面都比较规范,如果是去私企,一定会提前了解社保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你怎么看?

  吴铭洋:我的户口在四川,现在的工作在上海,税金都在上海缴。如果将来等我退休的时候,要回四川生活,按照当地的水平领取养老金,对我来说是不太公平的。我有朋友是户口在上海,但工作在杭州,她将来退休是回到上海生活,按照上海的标准领取养老金,对于她来说,是比较划算的。当然,我们离退休都还很遥远,这些让我觉得疑惑的地方,也许到我退休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我相信改革会向着公平合理的方向进行的。

  D

  并轨之后养老金待遇差异仍会存在

  主持人:养老金并轨是最近被大家广泛关注和热议的社会焦点。养老金并轨改变的是什么?

  左学金:首先我要说明,我国的养老金是多层次的或多支柱的。其中包括政府社保部门收缴的、由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养老金(第一支柱)和由个人缴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第二支柱),这两个支柱是强制执行的;以及自愿参与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个人都不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由各级财政直接支付养老金。由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养老金的缴费办法不同,养老金的资金筹集和发放办法、发放水平也不同,这就成了广受诟病的“双轨制”。这次养老金并轨的改革,主要就是基本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都将按照同样的标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领取养老金待遇。

  主持人:我们听到两种声音,公务员担心,在养老金并轨后,自己的退休金减少,而更多的企业职工想知道,自己退休后的收入会不会因为“并轨”而提高?

  左学金:养老金并轨作为一项体制改革,和广泛提高收入没有必然关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存在差距,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和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依然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原来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缴费办法和发放办法,造成养老金待遇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合理的,要通过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来消除。另一个原因是缴费工资的差异造成养老金水平的差异,与一般企业相比,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工资可能高一些,按照多缴多得的规则,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也会高一些,这个差异是合理的,不会因为并轨而消失。

  并轨后公务员个人也要缴纳养老保险,如果要确保养老金并轨后公务员的可支配收入不下降,可能会相应地为公务员提薪。有人担心养老金并轨会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事实上,如果养老金并轨改革没有改变(没有增加或减少)公务员的养老金收入,那么并轨本身并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因为财政的养老金支出总额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公务员养老金的筹资方式。

  E

  养老金制度改革有利于劳动力流动

  主持人:养老金并轨的改革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左学金:从宏观经济层面,养老金并轨有着很积极的作用。首先是体现养老体制的公平性,避免不同的单位因养老金双轨制而造成的养老金缴费与待遇的不公平。第二是提高养老基金的管理效率,因为养老金并轨后,养老基金的规模或“风险池”会增大,而基金规模越大,单位基金的管理成本就越低,抗风险能力也越高。

  现在养老金是各地统筹,每个地区按不同人群分不同基金,造成养老金的规模很小,单位基金的管理成本高,且抗风险能力低。如果养老金双轨制并轨与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结合起来考虑,就更好了。除了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抗风险能力外,还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劳动力在不同城市流动(即空间流动)时,养老金转移接续比较困难,对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形成一定障碍。

  当然,现行养老金体制还会影响劳动力的社会流动,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从事多种不同的职业,可以从一个企业职工变为公务员,也可能从公务员变成了企业员工或高校的教授。但是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体制,对这种社会流动会形成阻力。如果养老金并轨与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结合起来进行改革,可以方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可以提高我国稀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F

  推进改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主持人:日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问题的相关文件即将印发。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表示,人社部将争取在2015年提出职工基础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的方案。本次有关养老金的改革将经历怎样的过程?

  左学金: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的属地统筹到全国统筹,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就像199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养老金由各单位筹集变为属地统筹,也有一个过渡期一样。当时也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目前全国统筹的具体实施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

  我个人认为,可能要考虑以下几点原则:1.要在降低基础养老金强制缴费率的基础上实行全国统筹,降低低收入人群参与基础养老金的缴费率门槛,确保基础养老金广覆盖,同时避免人为地推高企业的用工成本;2.中央主导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改革,同时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3.在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内承认各地的差异,确保改革使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原有利益至少不受损,重视过渡期的设计,确保平稳过渡;4,充分重视政府与企业、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运作模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愿性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储蓄。(阿 竹 左学金 赵利民 许 婧)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