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5年十四部委经济新“打法”:相继出台规划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1月21日 16: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在经济上,中国度过了不平凡的2014年。这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如影随形,各项改革箭在弦上,“新常态”逻辑正式确立。

  2015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在如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怎样才能“逆袭”提速让人为之一振?楼市、房价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机关璇玑如何转动?降息、降准是否会时不时“随风潜入夜”?

  为了使得经济开局成功“逆袭”,新年伊始,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或常规或非常规的规划,其力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经济新“打法”因此得名。作为多项改革的牵头部门,发改委在平衡“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或主动或被动地走在了前面……

  发改委——定向精准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年发改委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创新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2月12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据透露,2015年发改委将定向精准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多点支撑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调整优化外贸结构。

  不少专家表示,预计在新的一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会有更多更好的项目推出,既增加有效投资,又为经济结构调整打好基础。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发改委制定了明年的八项重点工作:包括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发展空间新格局;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规划编制等。此外,包括价格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五方面改革内容将继续推进。

  发改委本次会议多次强调投资的作用,例如“深入发掘需求潜力并重点抓落实和完善重大投资工程包”、“发挥好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投资走出去的带动作用”等。

  可见,2015年新常态下的“投资”,关键是“定向精准保持投资平稳增长”,徐绍史表示:“一方面将着力推进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7个工程包要抓出成效,而且还准备推出新的工程包。另一方面,要用好管好预算内投资,一定要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投资向农业水利、中西部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老少边穷等领域和地区倾斜。

  改革步子加大。李克强总理2014年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要抓紧制定价格改革方案,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2015年发改委将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落实国务院通过的改革方案,再放开一批价格,下放一批定价权限,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

  2014年12月9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着重部署了着眼区域发展新布局,扎实推进三大战略。

  具体而言,发改委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抓好审批制度、项目核准、投融资、价格等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的改革。据悉,项目核准和价格都是发改委的核心大权,改革步伐和力度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未来几年应该把防控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他解释称,中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成,而转变过程是各种矛盾、风险集中暴露的时期。他强调,即使其他数据难看一些,只要守住底线,不出大风险,就是很大的成功。

  徐绍史在会议发言中也表示,明年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艰巨,新的增长点青黄不接,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性债务、银行呆坏账、企业债务违约等潜在风险。

  针对风险问题,发改委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回顾:

  发改委2014年重点在行政审批、项目核准、投融资、价格改革等四方面取得了成绩。

  2014年年初,中央政府承诺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根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价格方面,2014年以来放开了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包括低价药品、电信资费等,都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其中的棉花价改、阶段水价改革、药价改革都使价格更加趋于市场化,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市场化。

  在2014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按照规划,今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其中国家投资近80%将投向中西部地区。

  为了打好投资组合拳,有效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改委2014年启动实施了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围绕“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重大问题做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从目前情况看,这项举措进展比较顺利,铁路全年新开工项目64个,完成投资8000亿元,投产新线里程7000公里,吸引社会投资700亿元。而且,国家发改委还在继续推进一批国家干线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中央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今年计划开工的17项工程年底前都能开工。

  为进一步松绑产业,发改委2014年还发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等重要法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发改委的自我革新。发改委系统仅仅在2014年一年就有9名官员或退休官员落马,这使得社会舆论都聚焦在对这个部门权力和体制的追问上。

工信部——扶持智能创新 抓紧转型升级

  在12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作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新常态下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2015年,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尤为明显,主动适应新常态,要科学看待增长速度的回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会议指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突破发展瓶颈、应对经济压力的关键选项。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以推广应用标准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健全融合机制为重要保障,推进两化融合。

  会议确定,2015年的重点工作为要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抓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等七个方面工作。

  为此,2015年,工信部将继续实施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包括: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改进作风年活动等。

  2015年,工信部还将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并继续提升宽带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

  业内分析认为,2015年智能化建设、互联网管理、钢铁落后产能淘汰、新能源车推广、军民融合、盐业改革、海洋工程等七大领域,有望成为工信部政策扶持的重点。

  回顾:

  2014年,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2.8万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同比增长20%;截至11月底,已提前淘汰钢产能2790万吨、水泥69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

  6月发布《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积极统筹协调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提出,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

财政部——“硬骨头”改革攻坚落地

  12月29日至30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财政部门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强化风险防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支出;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如果说2014年是改革的方案出台、初步推进之年,那么2015年将是财税改革多项“硬骨头”的攻坚落地期。三项财税改革任务分别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和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专家称2015年财税改革将在三大领域往前推进。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各项措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2015年财政工作加强政策预调微调,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

  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对现有审批事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优化审批流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预算法将正式实施,无疑将开启政府依法理财的新局面。此外,财政部还将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方案,编制完善2015—2017年全国财政规划等。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好加减乘除法,向结构调整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率。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处理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支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推进“三个1亿人”为切入点,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加强财经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参与G20、10+3、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各方加强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合作。

  加快内部控制建设。按照财政部制度设计,着重防控法律、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公共关系、机关运转、信息系统管理、岗位利益冲突等8类风险,通过流程再造,建立起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机制。

  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再一次提出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积极,但又加码要求了“要有力度”。

  如果说货币政策的松紧表征着整体社会资本能给经济增长加多少动力,那么财政政策就意味着政府又将为对抗经济下行出多少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指的是要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总量角度加大力度。从2015年财政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的确有力切中了“硬骨头”。

  回顾: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获得通过、完成预算法大修、扩大营改增试点以及调整消费税政策等税制改革有序推进……已经过去的2014年见证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迈出的坚实步伐。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

  2014年,预算法修正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即发布《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描绘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路线图。

  2014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负责同志会议,首次提出财政定向调控。“用好用活财政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运用定向举措,推进普遍性降费,支持实体经济,缓解“融资贵、融资难”。

  2014年是新一轮财税改革开局之年,这一年重点推进了预算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及财政体制改革。

  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产业均衡发展,2014年营改增试点扩至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等行业;为发挥税收在资源利用上的调节作用,调整了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政策,还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并清理规范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的收费基金;为落实税收法定,配合全国人大研究起草房地产税法草案,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改革协同推进,财政风险控制同样重要。过去这一年,针对地方债问题,持续收紧管控“紧箍咒”的同时,“开明渠”,开展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破冰”行动。在10个省市开展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之后,探索建立“借、用、还”一体化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2014年出台了一揽子税收优惠,包括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实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实行普遍性降费等,减出了小微企业发展的“加速度”,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236.43万户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74.62亿元,受惠面达到90%以上;210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296.47亿元。

人社部——改革确保社会保障更公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2月25日在部门工作会上表示,2015年将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期间更好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他透露,在确保就业方面,2015年精准发力,要瞄准两个重点,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认真抓好;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要着力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二是推动大众创业。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四是强化职业培训。五是加强就业失业登记监测和形势研判。

  同时,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挥好托底作用。适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全面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并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并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完善生育保险办法。加快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约束机制。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在2015年1月3日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迈出关键一步。人社部透露,养老保险改革将遵循“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思路。

  从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此次上调,是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惠及全国超过1.4亿城乡老年居民和数亿城乡家庭。

  2015年起还将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据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将再次提高60元,达到人均38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30元,达到人均120元。新增资金重点用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减轻困难家庭就医费用负担。

  此外,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据悉,为配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5年初已经下发三个文件,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待遇的调整。

  回顾:

  我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预计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将超过1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近7亿人。2014年,新农保和城居保实现并轨。

  2014年全年已有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4.1%。这19个地区分别为: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青海、甘肃、云南、四川、江西、贵州、内蒙古、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预计2014年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37亿人、城镇基本医疗5.93亿人、失业保险1.7亿人、工伤保险2.06亿人、生育保险1.7亿人。

  据测算,到2014年底,经过十年连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明显提高,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截止目前,全国结存的养老保险基金逾3万亿元。目前,企业年金有2200多万职工参加,积累了7400多亿资金。

国土部——稳妥推进土改 维护群众权益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1月15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坚持优化结构、有保有压。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有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提高耕地质量,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维护群众权益。

  据悉,2015年国土资源部将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3条底线。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于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姜大明要求,要抓紧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细则,尽快颁布使用统一的簿册证书;要以市县两级为重点,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职责整合,争取年内基本完成;要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要选择10-15个地区率先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窗口。

  据了解,2015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在2014年调减30万亩基础上,将继续作适度调减。对永久基本农田要严格实行特殊保护,强化管制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此外,2015年要重点抓好12个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和500个示范县建设,保质保量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确保“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按期完成。

  姜大明表示,不仅要严格保护耕地,保住人民的饭碗,还要注重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土地利用分类,划定生态红线,积极探索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各类自然生态空间。

  回顾:

  早在2014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就曾表示,中央要求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要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今后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

  这一年土地市场更为理性,全年地价处于一个低位温和上涨的情况。最新数据显示,2014四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出让地块中,成交价高于竞拍底价50%以上的高价地块19宗,环比降幅为24%,同比减少更为明显,降幅超过98%。前三季度主要城市高价地数量分别为90块、46块和25块,而四季度成交的19块高价地,数量既是年内最低也是五年新低。其中,四季度一线城市的高价地块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重点区域的工业地价涨幅明显。

  2014年国土部开展节约集约专项督查,清理出批而未供土地1300万亩和闲置土地100万亩。不过,虽然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上要进行缩减,但并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

  严守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红线基础。国土部通过严格用地审批,2014年全年核减不合理用地6.46万亩,其中耕地2.74万亩;完成矿山整治复绿面积10万公顷。2014年继续推进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和一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完成了全年1亿亩建设任务。启动了580个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遴选发布了三批共159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

  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47026件,涉及土地面积19721.6公顷,同比分别增长21.4%和17.6%。全国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3675件,同比下降8.7%。

  此外,2014年国土资源部56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下放21项,占37.5%。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