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戏剧的忧伤:都想挣快钱

2015年03月14日 15: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曾鼐)“现在社会太浮躁了!”,还没等记者提问,张和平先叹了口气说。

  作为北京人艺曾经的掌门人,张和平的名字也许并不被大众熟知,但是业内公认的“金牌策划”。除了在中国首创了“贺岁片”的概念,学话剧出身的他,也是横跨电影、电视等多领域的王牌编剧。

  去年这个大谈“传承家风”的人大代表,今年虽没带提案,却带来了新的担忧:“没有好剧本,都想挣快钱啊!”

  文化泛娱乐化、有高原没高峰……提到文艺圈的尴尬常态,这个“一辈子只干了文化一件事儿”的老艺人,略显寡言,有点苦笑地称,“问题太复杂,队伍不好带”。

  为什么没有质量?“因为没有深入生活”,他的音调不高,却很坚定。在他眼中,艺术创作一直就应该“脚踩着泥土,走进基层,这是创作的根本”。

  对文化下基层“很支持”的张和平,说起“文化变成了盖剧场”,摇起了头。他说,文化的繁荣不应是在比拼建房子,而应在内容上。

  但内容的短板,却恰恰是最让张和平心痛的地方。“话剧靠的是什么?是剧本。如今能有多少好本子?太少了!”张和平摇摇头说。“现在能有会写话剧的就不错了,”他沉默了。

  那怎么能写出好剧本?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一字一句地回答,“应该用生命去创作。”“剧本,一剧之本,一人用一辈子写一本儿,足矣”。

  而提到京剧的传承,王蓉蓉也皱起了眉,“不太好传啊。”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她是当代张派名角。几天前,她刚从美国演出归来。虽然脸上挂着倒时差的疲惫,但聊起京剧依然兴奋:“京剧很美,包容性很强,你看外国人听不懂,看得都特带劲儿……”

  不过,话锋一转谈起京剧后辈,她有些着急,也露出些无奈,“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太不能吃苦了;基本功还不扎实,就急着去演出”。

  她解释,承载着丰厚历史的京剧,囊括了唱、念、做、打等多种招法,一招一式,需要从头到脚的全身练习。

  “重复性的训练,很累、很枯燥,但京剧非一天两天就能学成,不打好基本功,何谈传神,何谈传承呢?”她说。

  这个将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收入囊中的京剧名家,自言是靠了30多年的努力,才有了一副好嗓子。她称,戏曲文化得先有继承才能说创新,“要踏下心,坚守传统的精华!

  “做艺术,急不得,”王蓉蓉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