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质监局招募“百姓买样团” 神秘买家帮验货

2015年04月04日 09:4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网上看中一款商品,不知道真假,这时政府出钱,你可以买个样品,然后拿到质监部门检测,如果是正品,就可以放心下单了,如果是假货,你没有损失,算为打假做了贡献。这可不是做白日梦,在浙江,只要成为“百姓买样团”的一员,就可以“美梦成真”了。

  最近,浙江质监局正在全省招募145名“神秘买家”,组成“百姓买样团”,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商品,然后,送交质监部门鉴别真伪。

  浙江省质监局近日发出神秘买家招募令,在全省范围内招募145名消费者组成 “百姓买样团”,主要任务是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商品,送交质监部门鉴别真伪。浙江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沈华清表示,在电商购物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商品监管也必须创新,提高精度和效率:

  沈华清:特别是老百姓现在最担心的产品是什么,最关注的产品是什么,最想买的产品是什么。我们想吸收他们作为买样团,对于我们今后的产品质量监督或者监管可能精准度更高,效率更好,更能贴近百姓,更接地气。

  今年浙江质监的目标是网络采样数占总抽检采样数的20%,其中大部分网络采样将由 百姓买样团进行,以日用消费品为主:

  沈华清:他买的样品可以送到有检验能力,有资质的机构去送检。送去以后,他在网上支付的费用,我们检验处当场就支付给他,检完以后如果不合格的话,我们会采取几个措施,一个我们马上转给产品产地的质监部门,第二个通报电商的平台,第三个通报给流通领域监管的部门,第四个我们要向全社会公告。

  沈清华介绍,百姓买样团是公益性质,没有报酬,消费者买到的如果是假货将进行销毁,是正品的话也不能保留,商品将用于慈善或者拍卖回收款项用于下一次的采样购买。即便如此,百姓买样团的报名十分火爆。短短几日内,仅在省会杭州感兴趣申请的人数就达到近1000人。28岁来自湖州的徐女士道出了踊跃报名的原因:

  徐女士:我一看到就马上报名参加了,很多东西都是通过网络上来购买的,包括我吃的用的,我老公孩子的,如果买到假货的话,真的很可怕。如果能选上,我一定会很认真的去履行责任,告诉身边的人怎么选购才是最好的。

  沈华清介绍,年龄在18-65岁的人都可以报名,不限性别、学历、职业。筛选的标准是对电子商务平台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一定的空余时间。通过后,将会培训2到3天,什么商品可以采样,什么不可以乱买都有说法:

  沈华清:价值如果和价格背离的很大的话,这些产品肯定是不好的,这个呢可能要我们电商的平台,流通领域的监管部门平时就应该管好。要是我们来查的话,价格和价值相对来说是在一定区间里面的,我们在培训的时候都要跟他们讲清楚。

  听起来,这“百姓买样团”还真是协助监督电商平台的好方式,但这种监督方式是否合法呢?又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呢?昨天晚上,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岳屾山律师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时认为,行政机关这次的做法属于“主动出击”,是一种创新尝试,但百姓举证的证据可能存在瑕疵:

  岳屾山:以前都是被动执法,这次算是主动出击,但是需要厘清的是行政机关和百姓取样团的关系。是和举报者之间的关系,是举报者还是委托举证的关系,因为行政机关取证,需要符合相关程序,而且人员一般来讲是执法人员才能进行举证,如果只是依据这个委托百姓进行举证,证据上会存在瑕疵,最终可能导致行政处罚行为会被撤销或者变更。另外,这一百多人本身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行政机关去举证,可能不是出于个人消费目的,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法》进行保护。

  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专家马怀德认为,通过公民义务志愿者的协助搜集证据,监督市场是一种监管手段的创新,举证效果和证据效力仍需要时间的考察:

  马怀德:通过公民义务志愿者的协助,来实现执法采集证据的作用,当然这个证据本身要适用于日后的执法活动或者公示指示作用,应该说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不违背的,而且对于收集相关证据,或者监督电商、监督厂家的行为会有一定作用,当然这种通过公共招募志愿者、公务协助的方式,收集证据,从效果上来讲,一定比执法机关直接搜集证据效果要明显一些,当然这种证据日后能否作为执法依据,这是有待观察的,因为消费者收集的证据,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跟案件本身关联性可能需要进一步审查核实确认,另外消费者收集的证据在过程中会不会造假、会不会有瑕疵,也需要进一步审查确认,所以说这是地方监管部门对于市场、对虚拟经济市场进行监管的有益尝试,但具体在执法效果适用,在证据效力确认方面需要进一步观察。(张国亮)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