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互联网+农村 青年电商开辟网上绿色“丝绸之路”

2015年04月11日 14:34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参与互动()

  163万,这是日前商务部推出的在淘宝网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数,来自甘肃礼县的剪纸艺人王给正是其中的一员。

  最近王给很忙,刚和敦煌一家旅游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的他,正在研究“丝绸之路”主题剪纸,“我想剪出‘飞天’等特色产品,紧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在敦煌等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城市展出,之后再通过网店销售去打开市场,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敦煌文化与剪纸艺术结合的手工制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借着国家政策和互联网大潮飞出农村小天地的优秀创业青年大有人在,从一号文件强调“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到李克强总理为电商“打广告”,3月中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将启动一个新的电子商务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4月,团中央、商务部联合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互联网+农村”的大潮不断召唤着有梦想的青年。

  民间艺术搭乘互联网快车 开辟网上“丝绸之路”

王给在网店上出售的剪纸作品之一——齐白石肖像剪纸。王给供图

  93年出生的王给,是甘肃礼县的一名特聘剪纸艺人,在王给的家乡礼县永兴乡王楞村,剪纸、雕刻皮影戏等民间文艺薪火相传,王给从小就热爱剪纸艺术,聪慧手巧,他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曾经被苏州博物馆、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心收藏。

  但如何让礼县剪纸不仅仅困于礼县,王给曾经迷茫又无奈,他想通过创业专门做剪纸生意改变村里的经济状况,也让这个古老的艺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却苦于没有门路。2014年5月,在甘肃省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王给遇到了卖小枣改变家庭的张素,更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青年,在培训班上,王给认识了很多大学生村官、青年致富带头人和网店业主,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剪纸的可行性销售渠道——电子商务。

  结束培训后,王给立即在电商平台注册了自己的网店,专营自己的剪纸作品。因为原有的知名度和市场,初期作品销售的很不错,很多本地老乡都买了他的剪纸走亲访友的伴手礼,不少外地人也慕名到他的网店订货,店里的剪纸作品一度供不应求,“可能是因为剪纸的需求没有农产品那么大,现在店里的生意并不如先前红火。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同学们还会自发组织交流会,聚在一起会探讨这些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为了保持生命力,从去年年末到现在,王给都在忙活打造“丝绸之路”主题剪纸,希望能在自己的网店上再掀起一个热潮。他还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乡亲开网店,把剪纸作品和艺术传播到更多地方。

  小枣嫁接互联网 土特产带上致富路

张素在挑选优质小枣。张素供图

  3月27号,刚刚参加完一个电商青年交流座谈会的“小枣姐”张素正在家里赶着给大家打包发货,“10来个做电商的朋友一起交流了一下,很有收获。就是昨天人在外边用手机接下的单子得赶紧给大家发货。”

  虽然经营网店2年多,但张素还是愿意说自己是个农民,作为甘肃临泽人,当地的小枣是她的骄傲。“2007年,一些朋友想买小枣,我就把临泽的小枣免费寄了一些给他们,结果吃过后他们都说想再买一些。我才知道原来在本地没有太大市场的小枣可以这么受欢迎。”从那时起,张素就萌生了往各地卖小枣的想法,但是却遭遇了身边大部分人的反对,“家家有小枣,也没见人卖出去赚钱过,你怎么知道真的会有人买。”

  2012年12月,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有不少网购经验的张素看到了新商机,“网店没什么成本,有人下订单才发货,既不用担心没人买,也不怕赔钱。”于是,张素开启了一家淘宝店,起初只卖自家种的小枣。她一边下地一边卖,不长时间里,还真的赚了几千块,对于年收入五六万的家庭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少。

  “但开头确实挺难,我没什么经验也不会宣传,网购也没有现在这么火,发货运输更是个大问题。”面临困难,张素只能不断摸索,和老顾客做朋友、在微信上做宣传、找更便宜的发货渠道……成绩有,困难更有,直到2014年5月,甘肃省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开班,作为首批学员的张素,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家”。志同道合的创业青年一起头脑风暴、经验丰富的网店店主传授经验、创业导师为大家分析市场前景,再加上团省委“一村一电”工程给予的培训、资金、技术等支持,如今,张素的小店已经有了三颗钻,生意好的月份营业额能达到三万,去年家里的收入比开店前翻了一倍。

  张素说,她不仅还上了之前欠下的几万块债务,还在景区盘下了一个小门店,线上线下一起卖本地的农特产,这让张素很兴奋,“现在店里忙起来,家人都会来帮忙。公公婆婆会在亲戚朋友前夸我,说玩电脑都能玩出钱来,连孩子也说我厉害。”

  打拼农村物流和商城 擎起绿色希望

杨和平为来公司参加的人进行讲解。杨和平供图

  “格局决定高度,越是年轻人越要把目光放得长远。”讲起生意经,29岁的杨和平显得自信满满。

  杨和平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08年退伍后他通过保镖工作积攒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准备转行到当时还很新鲜的电子商务领域。2011年从大城市回到老家后他发现,不要说在家里开网店往外发货,就连老家人从网上买东西收货都很困难。于是当年12月,他谈下了申通快递的代理权,成立了和政申通快递公司,是全县首家快递公司。3年多过去了,公司仍然是全县业务量最大的快递,平均每天能收发快递230多件,月平均营业额大概有20000多,虽然利润不高,但为全县的电子商务发展打下了基石。

  谈到当初的选择,杨和平充满自信:“家乡的一些好产品一直停留在传统销售模式,发展举步维艰,电子商务这种模式势在必行。”

  如今,杨和平拥有一个12人的创业团队,创办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成为甘肃青年电商创业导师团的一名讲师,他最喜欢定期参加团省委组织的“青创沙龙”活动,与青年创业者们一起分享、交流。

  他除了经营着自己的淘宝店和微店,还在全力打造本地的线上综合平台——小麦加商城,希望探索一条“以大带小、团队作战”的经营模式。“我们的路还很长,我的目标是依托商城+电商联盟+电商孵化基地+自有物流中心+产品开发,多个环节入手打造本地的电商综合体系。自身发展+组织带动,我相信,我们农村电商的发展局面会越来越广阔。”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涉农网站超过3000个,在淘宝网正常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已经达到163万家,经营农产品的网店已经接近40万个,而在这一大潮中,一直有着“落后”帽子的甘肃表现十分不俗,截至2014年底,仅陇南一市就有网店5900多家,全年网上农产品销售收入达7.8亿元,

  陇南市的成功并不是个例,2014年以来,甘肃团省委和甘肃省商务厅联合实施了“一村一电”工程,通过加强培训、金融支持、技术服务、典型带动等方式,鼓励青年创业者投身电子商务。与此同时,省、市、县三级的青年电商联盟和电商协会也在团组织的倡导下相继建成,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成立了100多家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团支部。(记者 刘洪侠 实习记者 刘妍彤)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