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政新观察:习近平出席红场阅兵意味深长

2015年05月05日 1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5月5日,中国外交部第十二届蓝厅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共创合作共赢美好未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应邀出席发言,并在席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介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俄罗斯的情况。中国外交部4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透露了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中新社发 侯宇 摄  


视频:外交部就习近平主席出访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讲到的这句话,他即将展开的莫斯科之行也必将向世界展现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拱卫世界和平,携手共创未来的坚定决心。

  据中方公布的行程,习近平5月7日至5月12日将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这是中国外交今年的又一次重大行动,外界高度关注。

  “中国对待历史和未来问题的鲜明立场,在习近平主席这次出访活动中将得以体现,其中就包括对历史的纪念和未来的宣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中新社记者谈及上述重要活动时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王义桅指出,中俄是二战亚洲和欧洲的两个主战场,为战胜法西斯、开创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2700万生命的巨大代价,终结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王义桅指出,应该看到,世界还很不太平,局部动荡此起彼伏,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此背景下,国际上依然有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存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的情况出现,所以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家在今年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也意在宣示历史必须正确对待,公理和正义必须得以伸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李自国指出,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历史,从悲剧中吸取教训,从胜利中汲取力量,警惕粉饰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倾向。

  回首二战的教训和启示,放眼当今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强调,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和平,不要冲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合作,不要对抗,是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要公平,不要强权,是各国和平共处的根本保障;要共赢,不要零和,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唯一方向。

  在反法西斯的共同事业中,中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深厚情谊,为双方世代友好奠定了扎实根基。此次出访,习近平将出席红场阅兵式、向无名烈士墓献花、欢迎宴会,会见俄二战老战士代表、俄援华专家代表及亲属等。如官媒所评论,习近平将传递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在二战中建立的不朽功绩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中国同世界一道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的真诚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俄方红场阅兵中,还将融入更多国际元素,其中就包括中国方队的加入。据透露,经习近平和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抽组的112人方队已于4月25日启程,前往莫斯科参加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

  中方方队近日已开展适应性训练,并与俄方举行了合练,5月9日将参加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和分列式。有军内专家指出,无论是俄罗斯人民,还是中国人民,都有力量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哪怕是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阅兵中,融入更多国际元素也表明,今天的世界和平依然需要更多秉持正义的国家付出共同的努力。

  从当前国际格局出发,王义桅指出,中国正在努力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等中外领导人出席莫斯科的庆典活动,将促成各国携手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