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仪仗队:40秒眼睛不眨 硬背俄语《喀秋莎》

2015年05月10日 09:4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视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亮相阅兵式  来源:中央电视台

  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昨日通过红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伴着《喀秋莎》乐曲,他们军容严整,士气高昂,步伐坚定有力,走出了军威,彰显了国威。习近平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

  仪仗队的大队长是什么军衔?据悉,此次赴俄带队的大队长李本涛是大校。你可能知道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于1952年,但你知道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是为了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挑选组成的吗?而且,那是在1946年。500名战士选自解放军驻南泥湾部队某团。目的,当然是为了展示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力量。

  赴俄

  协调后增至102人成最大外国“军团”

  “最初俄方计划中方参阅人数为75人,经双方协调后,增至102人。”三军仪仗队政委刘海明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方队人数最多,其他9个国外方队均为70人左右。此外,中国方队还首次采用8×12长条队形。

  部分官兵水土不服 人均每天两碗方便面

  在俄带队的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说,刚到俄罗斯时,部分官兵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官兵们自行买了红糖、香肠、巧克力、方便面等食物来“改善”伙食。战士们现在人均每天吃两碗方便面。

  “这些都是队员们自己去买的。”李本涛说,“俄方为我们调整饮食,给予了极大关照,我们不能再提更多要求,要体现出中国军队能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训练

  要求保持40秒眼睛不眨

  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

  人的步幅有大有小,可仪仗兵不管个头大小,都要求步幅固定,并且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为了训练耐力,队员们在双腿绑上2斤重的沙袋负重训练。

  由于走路太多,队员们经常将鞋底磨穿,他们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穿破7双皮鞋,半个月就要重新钉一副鞋掌。

  解放军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披露,仪仗队“每年流汗就半吨!”数万次的端枪、托枪和长年穿马靴踢正步,很多人甚至得过颈椎、腰椎病。

  人正常的眨眼频率5至10秒1次,仪仗兵却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确保面对外宾时“神采奕奕”。

  据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披露,“为了练眼功,他们经常迎着阳光、盯着灯光、瞄着火光练,练到双眼风吹不眨、沙打不眯、虫叮不闭,行注目礼3分钟不眨眼”。为练军姿,队员们要腰别木制T形架,贴着墙根练站立,对着镜子练仪表。

  此外,仪仗队还邀请中华礼仪学院的老师对参阅队员们进行指导,包括面部表情的训练、如何微笑等。“两眼居中、面部放松、嘴角上翘、满面春风”,这是队员们在训练过程中总结的小口诀。

  硬背发音学会《喀秋莎》

  在正式的阅兵式上,中国方队随二战代表队出场,出场次序排在第十。

  不过,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上,是不会再唱歌而是伴着《喀秋莎》的乐曲行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仪仗队披露,不懂俄语的队员们是用硬背发音相似的汉字把一首俄语版《喀秋莎》学会的。

  背景

  参加外国阅兵式去得最多的是墨西哥

  尽管这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第一次参加红场阅兵,但并非仪仗队首次走出国门。

  2010年9月16日,解放军仪仗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那次,还有美国、俄罗斯、巴西等16个国家的仪仗方队参加在墨西哥城举行的阅兵仪式。

  2011年6月2日是意大利共和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也适逢意大利统一150周年,应意大利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护旗组3名官兵高擎鲜艳的五星红旗亮相当天阅兵仪式。这3名精心选拔的队员都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一个月后,2011年7月5日,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二次建制式在委内瑞拉建国181年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式上亮相。

  三军仪仗队首次海外亮相是在墨西哥,而亮相次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墨西哥,至少去了两次。

  为庆祝墨西哥独立203周年暨墨西哥陆军成立100周年,我国三军仪仗队同美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共18个国家的仪仗队,于2013年9月16日“独立日”,一同受邀亮相墨西哥城。

  据央广网、新华社、“人民日报政文”、“军报记者”、中新网

  整理/本报记者 赵萌 赵天嫜

  仪仗队的几种规格

  第一种规格:由151人组成,用来迎接外国首脑。

  第二种规格:是由127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

  第三种规格:是由101人组成的单军种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

  此外,仪仗队还担负着外国领导人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重大活动升旗的仪仗任务。

  解读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阅兵姿势有何区别

  除俄罗斯外,来自中国、印度、蒙古等10个外国军人方阵昨日参加了红场阅兵。万众瞩目中,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通过红场,人们对其飒爽英姿、整齐的步调印象深刻,也目睹了俄罗斯和印度等更为“夸张”的正步姿势。军事专家表示,各国正步姿势千差万别,有的整齐紧凑,有的则夸张多样。

  中国:改良后的齐整正步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步是“坚定豪迈、铿锵有力的正步”。国防大学教授陈士强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正步的训练,认为这是建立军队纪律性和体现军威的重要形式,所以对正步的行进步法有着严格要求。

  “我军要求正步走时,向正前方踢腿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高约25厘米,前进时每步约7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腕摆到3至4个衣扣之间,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摆到自然摆不动为止;行进中要求上体保持正直,略向前倾,脚掌适当用力着地,前进速度每分钟约110至116步。”

  平时,中国仪仗队的步伐确实要求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显得紧凑齐整,韵律性强。今年解放军方阵要改变步长才能和俄罗斯军队方阵保持同样的节奏通过红场。由75厘米的标准步长调整为每步长80厘米。通过全长240米的阅兵区域用时减少15秒变为2分30秒。

  据央广网报道,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除了正步和他们的身姿之外,还专门请了礼仪专家,对他们的表情做了严格的考量和训练,确定笑到什么程度是最自信的。

  俄罗斯:历史悠久的“鹅步”

  俄军阅兵的步伐过去叫“鹅步”而现在叫“正步”。这起源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军队,此后“鹅步”就成了步兵队列的标准叫法,阅兵踢“鹅步”逐渐演变为“正步”。随着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所向披靡,“正步”这个概念也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但当拿破仑终因战败被流放后,法军的正步也作为拿破仑的“余毒”而一并被取消。但是正步却在欧洲的其他很多国家被发扬光大了,尤其是当时法国最大的敌人普鲁士,更是将其作为自己士兵队列训练的重点。后来,当“鹅步”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普鲁士人的发明,而不知道它最初是法国人的骄傲。

  俄军队列条令明确规定:正步走时,上体躯干保持正直;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水平,位于下额高度;向后摆臂时,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35厘米;当脚向前方踢出时,腿要绷直,脚尖上翘,腿与地面平行,两腿夹角90-100度;通过检阅台向右看时,头要上扬30度,以体现自豪感。

  印度:英式的多样正步

  印度的队列操典源自英国,虽然加入了不少比较有民族特色的元素,但仍然保留了很多基本的指标。不过,印度军人的正步更为多样化。

  对于参阅的诸多军种徒步方队,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地挥臂抬腿。整个受阅队伍表现比较轻松,步伐及行列不见得整齐一致。接受检阅的士兵的服饰通常具有民族特色。

  印度此次参加检阅的兵种叫“掷弹兵”。该兵种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最早是指能投掷手榴弹的步兵。此后,“掷弹兵”的称号慢慢变成了表彰军人英勇的荣誉称号。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 人民网

【编辑:查云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