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

2015年06月05日 09:0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高端访谈

  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

  后天就高考了,作为第一科目的语文考试备受关注,特别是作文命题会引发各种热议。

  日前,本报记者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进行了专访。长期关注语文教学的他,认为阅读与语文素养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更提到,加强课外阅读对语文取得好成绩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记者:您一直提倡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要坚持大量阅读,历年来有没有哪些高考命题给您印象深刻?

  温儒敏:近几年来,高考语文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大大拓展,开始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甚至有意识地考察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比如,有很多省份的考题已经增加了涉及到课外阅读的考题。曾经有一年的浙江考题就让学生去分析《红楼梦》里的一段诗词,而且没有提到出处,假如没有阅读过《红楼梦》自然就不会回答。又比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的阅读题《安娜之死》,如果之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经典,回答起来就会很轻松。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的作用?

  温儒敏:实际上,从目前的高考情况来看,凡是平时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这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不少学生更容易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因此我建议学生在兼顾好考试的情况下,适当保留多点自由阅读的空间。

  阅读面宽了,思维自然更加开阔,从而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反过来也有利于语文考试拿到好成绩。我刚才也提到,很多地区的考卷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有些考题出得很灵活,如果学生一头只栽到教材教辅中,是很难突破的。这就对课外阅读教学的推动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高考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每年阅卷结束后,都会有奇文被网络热炒,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看待诗歌体作文受到限制?

  温儒敏:语文是综合性的学科,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大家都比较关心,而且都能发表意见,但是不能以网络的导向作为作文导向的依据,高考语文不能跟着网络走。在我看来,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尤其是近年来作文的“文艺腔”偏重,也得适当纠偏。而诗歌体作文在评判上比较容易陷入主观判断,因此我认为也不宜作为高考作文的文体。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目前高考作文所占的比重的?

  温儒敏:现在普遍地区的高考作文占分比重是60分,但有的地区已经占到70分,比如上海。但我认为不能再高了。因为从学理上来看,作文占比重应该重一点,因为作文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则是不能再高了,由于作文的评分渗透了一些主观的判断,如果作文占比再高的话,会影响到高考语文成绩的准确度。

  (文/广州日报记者 王睿 唐金凤)

【编辑:查云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