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灾难现场救援难在哪儿 用水的传统灭火装备派不上用场?

2015年08月14日 15:2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灾难现场救援难在哪儿?

  8月12日23时3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起火并爆炸,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截至13日21时30分,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已经升至50人,其中消防人员17人;住院治疗701人,其中重伤人员增至71人。

  指挥部为什么决定暂缓现场救援?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4年8月出具过一份关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跃进路堆场改造工程”的环保验收报告,即此次发生爆炸的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检测显示,仓库存储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等六大类、十余种化学物质,其中,电石为遇湿易燃物品,氰化钠被标注为剧毒物质,硝酸钠、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毒性分级为中度危害。

  由于爆炸起火的地点是危险品仓库,给这次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科学合理地施救是这次救援的最大难点。

  现场的消防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存储的危险品种类繁多,且以集装箱的形式摆放,传统的灭火设备几乎都派不上用场。“大家知道,传统的救火方式是用水扑灭,而这里由于存放着大量的危险品,这些危险品中含有大量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遇水不仅不能熄灭,而且会加速燃烧或引起爆炸。这样在救援过程中就不能用水或者含水的灭火剂。另一方面危险品中还有很多有毒物质如氰化物等,面对这样的物质在灭火中既要防止毒物扩散又要防止二次污染。”该消防专家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许多水的痕迹,消防专家称,那是在危险品仓库的外围建立起的防止火焰蔓延的隔离带,没有遇水燃烧的物质。

  到达现场后,面对危险品仓库,消防部门用了什么办法施救?消防专家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采取了沙土加干粉的方法。与其他地方不同,这次灭火救援天津市第一时间就组织了专家组到场,公安部也很快组织专家和消防人员到场。

  由于危化品数量内容存储方式不明,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在确定的几点工作思路中提出:暂缓扑灭,确定好具体方案再实施;密切关注环保监测,派防化团进现场。13日上午10时,天津爆炸现场救援指挥部决定,暂停现场救援。

  据报道,北京军区派出的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217名官兵已于13日下午陆续赶到天津滨海新区。

  “这次救援共出动46个中队、151辆消防车、1台无人机、1000消防士兵。目前火势已经得到控制。”在13日下午天津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局长周天介绍,“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的参与将让我们的救援措施更为稳妥。”

  危险品仓库爆炸对环境有何影响?

  这次危险品仓库起火并爆炸的事件最让人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对环境的影响。

  “事故发生后,市环保部门迅速启动环境应急监测,已布设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点位17个,水和废水的监测点位5个,”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说,“监测出事故的特征污染物的情况表明,六种污染物影响不明显,与全市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温武瑞介绍,今天3:40,通过现场快速监测设备,在爆炸点的下风向监测出有甲苯、三氯甲烷、环氧乙烷污染物,04:00检测出环氧乙烷浓度范围为1—2毫克/立方米。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短时间接触引起的浓度是5毫克/立方米,该污染物浓度低于引起的浓度。到6点,甲苯的浓度下降为3.06,挥发性的有机物的浓度下降为5.02。到上午8时,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进一步下降,下降为0.1毫克/立方米,已低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规定的无组织排放浓度的限值。

  此外,对于水环境的监测,温武瑞介绍,事故发生后,入海排水口已经全部关闭,环境水质未受到事故影响,事故水正在进行监测分析。“我们还对与爆炸区相连的排污口进行了围堵,防止污染物的扩散。”

  13日下午抵达后,由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为主体的国家核生化应急救队已经展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他们的任务是迅速了解毒染气体的分布范围、浓度等情况,根据指挥部要求视情展开洗消工作。“根据对毒染气体的初步检测,我们已经建议对救援部队向上风口进行了转移。”该团政委杜江介绍,从现场可见的浓烟来看,可能仍有一些不明的有毒有害物质留存,目前,他们已派出4组队员穿着重型防护服,携带检测设备到爆炸现场开展抵近侦察。

  记者 冯国梧

【编辑:陈鸿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