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防化兵专业防毒面具对氰化物只能坚持50分钟

2015年08月20日 15: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防化兵专业防毒面具对氰化物只能坚持50分钟
小白兔被安放在爆炸区内。本报记者 甘南摄 J216

  本报记者昨天随防化兵与专家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

  在废墟与烟幕中为集装箱做标识

  从8月18日晚开始,在天津爆炸事故现场执行任务的北京军区防化一区官兵,与相关专家、港口库区业主方编组进入事故核心区,确认集装箱的性质,并做标识,为清理工作做前期准备。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身穿防化服,佩戴专业防毒面具,随防化团官兵、专家及相关人员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见证并记录下“特种”作业的危险与艰辛。

  记者探访

  防毒面具

  对氰化物只能坚持50分钟

  昨天下午1时40分,来到防化一团驻地,官兵们一边休息一边等待出发的命令。大楼外,临时搭建的军帐旁,技术专家正在检测相关的专业仪器。一位厂家的技术人员介绍,这里所有仪器全都是国产的。在大楼里7连的临时连部内,连长陈登兴先给我们普及了相关知识、现场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他说,事故现场残留的金属钠遇硝酸盐、水,就会爆炸,且产生氰化氢,非常危险。所以进入现场必须穿包裹全身的防化服,佩戴专业的防毒面具。防化兵使用的专业面具是带一个碳罐,这种面具面对氰化物只能坚持50分钟,而一般的防毒面具最多支持15分钟。

  进入现场后,有水、白色物质的区域不能进入,更不能接触。在离开现场时要全身洗消,尤其是鞋底要消毒。

  陈连长表示,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对集装箱标识,为清理做准备。标识分为3类,即空箱、非化学品箱(罐)和化学品箱(罐),在标识时分别用1、2、3三个数字区分。每次进场标识时9人编一大组,每3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包括一名防化兵、一名专家和一位业主方代表。

  陈连长告诉记者,核心区依然有危险,尤其是下雨天。昨天早晨他们进场作业,9时开始降雨,他们马上撤出,人刚出来就发生了小的爆炸。“幸亏判断正确,又躲过了一劫。”陈连长正说着对讲机响了:25分钟后集合;35分钟后出发。不到30秒,这个命令就传达到即将执行任务的15名官兵。

  下午2时25分,陈连长将率第一组进入现场,出发前他将记者交给8连长郭明,我们作为第二组进入核心区。

 防化部队在爆炸现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化部队在爆炸现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甘南摄

  一次作业

  防化服里

  积满汗水

  昨天下午3时,记者随郭连长带领的第二组来到集结地——抢险指挥中心。离接替第一组还有两个小时,第二组临时当起了运输队。在指挥中心驻地,领取了玻璃瓶、镊子、望远镜、照相机及安全带等物资。在领取处南侧的小树林下还堆着一堆铁笼子,笼子里装满了鸡、鸽子和小白兔,它们也将作为物资被送到核心区内,成为检测生存质量的标志。

  8连的防化车将这些物资分发到各站点,特别是小白兔和小鸡率先交给7连安置到了爆炸点核心区。

  郭连长介绍,进入现场后,如发现可疑物质就取样,镊子和玻璃瓶是取样和储存用的工具。

  下午4时50分,经过两轮次作业的7连撤出了核心区,洗消后脱下防化服的战士和专家们都已浑身湿透,带着一身疲惫,就地躺在草地上休息。

  这时,7连的陈连长帮我们穿上防化服,刚戴上防毒面具,就感到一阵阵窒息,密不透风的面具让人喘不上气。

  下午5时20分,第二组进场了。

  核心区域

  废墟中为集装箱做标识

  从指挥中心乘车往东不到一公里就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下车后,郭连长交待,任务时间是50分钟,6时10分前撤出。随后,每3人一组开始排查标识。

  记者看到,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几乎没有路,几栋大楼仅剩了框架,已被熏成黑色;爆炸后变形、破碎的车辆、储气罐到处都是;有些铁皮直接镶嵌到水泥地中;被烧毁和震得变形的集装箱堆成了小山,混乱不堪;四处都有浓烟,还有少量的明火。

  核心区腹地的爆炸点已成一处湖泊。据分析,是现场的地下水管破裂,水不断溢出形成了小湖。在湖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两只铁笼内的小鸡和兔子虽然在这里呆了两个小时,但还活得好好的。

  这时,进场才10多分钟,防毒面具的护目镜上已全是哈气,身上汗如雨下,闷热难当。

  跟随着郭连长和专家,穿过一道道扭曲的钢筋、变形的车辆形成的障碍,穿过白色的烟幕来到集装箱小山下,身穿黄色防护服的专家判断着一只只集装箱的性质,然后大家用自喷漆喷上数字。

  一路勘察还发现了4处明火,幸好其中3处是荒草引起,一处是轮胎引燃,并无危险。

  在标完第52个集装箱时,已是傍晚6时5分了,郭连长通过对讲机呼叫各组,开始撤出。在往外走时,大家的防护服里已积了汗水,连橡胶手套里的水也满了。汗水从郭连长的防毒面具往外渗。走起路,脚下发出啪啪的响声。

  这时,四五名穿着防护服、带着破拆工具的消防员向核心区中心走去。

  我们乘车离开核心区,回到指挥中心的洗消点,对防护用具仔细地洗消。负责洗消的是来自江苏的一支具有防化技术的消防队。用的洗消液是双氧水,它能把残留在防护用具上的化学物品中和成氨气。洗取后,官兵们收拾装备,统计战果准备上报。

  晚6时40分,我们乗车准备返回驻地。这时,几名进入核心区的消防队员抬着一名遇难者的遗体走出来,安放在路边,大家深鞠一躬后,遇难者遗体被运走了。“今天,已抬出了好几次了……”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哽咽地说,眼里噙满了泪水。

  部队返回驻地,明天将继续排查……

  本报记者 龙露 J029

  失联者

  天津港公安副局长陈嘉华遗体找到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失踪的天津港公安局副局长、消防支队支队长陈嘉华的尸体已经找到。“8月16日是他的生日,就在这天,我们找到了他的遗体。”陈嘉华的妻子陈卫红泣不成声地说,丈夫生前无数次深夜赶赴突发火灾现场,有一次曾开玩笑说:“我真应该把遗嘱先给你立好。”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8月12日晚上11时左右,嘉华接到前方火情电话就开车奔往现场,11时30分左右我听到两声巨响后,打他的电话就无人接听。”陈卫红当晚立即打车奔到爆炸现场寻找丈夫,在声嘶力竭地无数次呼喊丈夫姓名后,始终未听到回答。之后的几天丈夫始终没回来,陈卫红找遍了附近的医院也没找到。

  “8月16日我们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发现了丈夫的遗体,是根据他鞋子的大概外形、大小发现的,后经确认这个人就是他。”陈卫红说,那一天正好是丈夫44岁的生日。陈嘉华是一个工作狂,他有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把手机充好电,开到最大音,放到枕边,只要一有火情,他会以最快速度奔赴灭火第一线。

  陈嘉华走之前没有留下一句话。陈卫红曾设想,要是自己像往常一样挽留他一两分钟,也许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但她非常清楚,如果丈夫还活着,看着这么多兄弟牺牲,会更痛苦。 据《今晚报》 郭熠

  幸存者

  消防战士周倜基本康复

  便利店主韩凤群未脱险

  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昨天透露,消防战士周倜已基本康复,幸存者韩凤群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周倜来自湖南,今年19岁,是天津消防总队开发区支队的战士。8月14日7时5分,他被从爆炸现场抢救出来。曹小红说,周倜送入泰达医院经全力抢救,目前伤情平稳。“周倜已基本康复,下一步就是恢复。”曹小红说。

  来自河南的韩凤群,今年56岁,在瑞海公司斜对面开了一个便利店,被困65小时后救出,正在解放军254医院进行救治。“韩凤群目前还在危重病房密切关注中。”曹小红说,他的伤势比较重,而且比较复杂,还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医院正在组织专家,研究治疗方案,对他进行积极救治,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 据新华社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