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纳米产业进入“爆发阶段” 科学家持谨慎态度

2015年09月08日 13: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 (记者 张素)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会议首设纳米技术产业论坛,与会者认为“纳米产业已从萌芽期进入即将爆发的阶段”。

  纳米技术是指对100纳米(1纳米为10亿分之一米)级以及更小尺寸的材料、器件、产品等进行加工操作的技术。它可以加工极其微小的设备,物质在这一尺寸也会呈现出许多新特性。上世纪80年代以降,纳米概念逐渐风靡。

  “纳米尺度及其特性,能够解决传统行业的瓶颈。”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任红轩8日对中新社记者说,比如纳米绿色印刷解决了传统激光照排的硬件材料及废水污染问题,纳米技术为治疗癌症带来新曙光。

  一些纳米技术已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举例说,“很多化妆品内含有能够美白、杀菌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电脑及手机的芯片制造也因为纳米尺度加工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

  “纳米技术很难说是一个领域,它几乎已渗透到全领域全行业。”赵宇亮说,仅从本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会议的分会主题来看,就有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器件、纳米生物与医学、纳米表征与检测、纳米组装与纳米加工(制造)、纳米能源、纳米环境和纳米催化等。

  这种渗透方式赋予纳米产业生命力。世界技术评估中心的报告显示,纳米技术产品及产业工人的规模每3年将翻一番,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另有一份报告称2017年中国纳米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人民币,下同)。

  然而展望这块市场“蛋糕”,专家持谨慎态度。

  首先是针对安全性。“大部分纳米材料对于生物体还是安全的。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到底身边有多少纳米材料或纳米颗粒能够进入体内。”已从事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工作15年的赵宇亮说。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亦直言“有关键问题,从事纳米领域的科学家还未搞清楚,比如纳米技术在微观体系展现的性质,能否继续在宏观体系保持不变”。

  其次是技术原创性。目前中国纳米科技领域的论文数量、专利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一,“统计数字上看是第一,但我们能否敢说在某个特定纳米领域首开先河。”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主任刘忠范批评盲目的跟风之举。

  白春礼说,2000年“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引发全球纳米发展热潮,但公众更希望看到一批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

  第三是技术转化。“尽管纳米材料显示了产业化以及临床应用的巨大前景,但多数材料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白春礼说。

  任红轩说,中国与海外在研究阶段几乎同步,但技术转化周期比国外要长。尽管有海外企业前来接洽,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官方及科学界也在采取行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纳米选为重点领域,累计资助141个纳米项目。中国科学院正在制定纳米技术的“十三五”规划,纳米先导A计划摒弃发表文章数量的硬性指标。

  以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为代表的产学研联盟试图打通科技落地“最后一纳米”。2012年至今,该联盟累计资助100余个项目,有的项目产值已达上亿元。专家表示,纳米技术将为正在升级改造的传统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中国也将从“纳米大国”成为“纳米强国”。(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