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学试水“导师+小组”模式 诺奖得主成首批导师

2015年09月08日 16: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南京大学试水“导师+小组”模式诺奖得主成首批导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佘治骏 摄

  中新网南京9月8日电 (盛捷 齐琦)“这个形式在国外来说也是很少见的,它打破了专业限制的壁垒,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专业与专业间的融合”,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组织了“本科生驻院研修项目”师生见面会,当选首批“导师+小组”模式导师之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如是感慨。

  说到自己将怎么教授这些学生,勒克莱齐奥表示,前两个月在南京时他会常和学生见面,离开南京后会通过邮件等形式和学生交流,“首先跟他们谈文学制定些计划来探讨人文主义问题,我非常想提一下中国古代名人墨子,他既是军事家又是发明家。其实我去年就遇到一个对文学非常感兴趣的男生,他是学天文的。”

  据了解,该项目推行“导师+小组”的模式,每名导师指导不超过5名学生的学习小组,在高研院提供的专属研讨空间内,开展定期交流、讨论等活动。

  “大学培养人才各个学校都在强调专业化,专业化有好处也有弊端,专业化后学生基本上就在一个院系活动,这个模式的初衷,就是要让学生跃出这个非常专业化的圈子进入更广大的知识领域,这个非常必要”,高研院院长周宪坦言,如今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需要单纯的专业化水平,这个计划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专业化之外的知识。

  周宪还强调,此次的这个模式让学生远离了功利,学生是没有学分的,纯粹靠兴趣。即便如此,学生都非常的积极。此次也是先试运行,以后会让我们60名驻院都参加该项目。

  据悉,南大此次是先将首批12位导师放在网上,由学生自己来选,然后再由老师从中抽出自己中意的,或符合其要求的学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