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中东行用大量诗词古语 见古老文明之心意相通

2016年01月23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马海燕)伴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中东之行,人们发现古老的文明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这在其演讲引语中就能窥见一二。

  中国人说:“患难见真情。”沙特有句俗语:“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习近平在沙特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用这两句俗语表达对中国汶川地震中沙特朋友伸出援手的谢意。

  阿拉伯谚语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人常讲:“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埃及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用两个民族皆熟悉的老话,形容双方风雨同行。

  中国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在伊朗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再次用两个相近俗语表达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

  “中国人有穷变通久的哲学,阿拉伯人也说‘没有不变的常态’。”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用这两句话讲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道理。

  当然,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也屡屡被习近平介绍给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在阿盟演讲开篇,习近平即引用两千多年前管子的话讲述此行的意义:“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进而引用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讲述中国对中东政策的立场态度,即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立场。

  他用唐朝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描述中国和沙特的友谊;他用另一位唐朝诗人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诗句,概括中国和伊朗的友好关系;他还用“信则立,不信则废”,表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增强互信的重要。

  伴随着习近平的每到一处,当地的美景、历史、名句也激发起中国民众的兴趣。在沙特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说,中国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郑和远航吉达、麦加、麦地那等地,盛赞所到之处“民风和美”,“诚为极乐世界”。

  在埃及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由衷赞叹“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并引述古代埃及人对尼罗河的赞美:“你从大地涌出,奔流不息。”埃及谚语“比时间永恒的是金字塔”,也随着习近平在阿盟的演讲为人们所熟知。

  在伊朗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写道:“驼铃相闻,舟楫相望。沿着绵延万千公里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文明远行并拥抱,两国人民远行并交好。正如萨迪在诗中写道,‘久远,方值得留恋’。”

  阿拉伯谚语“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里痒”在习近平阿盟演讲中也被提及,说的是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重要。

  “当你面向太阳的时候,你定会看到自己的希望。”习近平引用的阿拉伯诗人的话正迅速在中国民众中走红,因为这也同样适合奋斗中的年轻人。(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