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杨利伟:科技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

2016年04月24日 02:21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 

  首个中国航天日,听杨利伟等航天员对你说

  中青在线北京4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在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在今天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其间他向青少年寄语:“科技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讲至关重要,希望更多青少年朋友,能够拿起科技这个武器,将来为我们祖国更好的服务。”他同时希望通过航天日这样的纪念日,能够激发起青少年对科技的热爱。

  当天下午,杨利伟出席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的座谈会,同他一起出席的还有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旺、张晓光、刘洋、王亚平8位航天员,他们都曾乘坐神舟飞船进入太空,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在中国航天60年的历史上,有三大里程碑,分别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这也是中国航天日的由来;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2009年3月1日,随着嫦娥一号成功撞月,我国开启奔月乃至深空探测的梦想。

  这其中,载人航天工程被称作我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工程,而每一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则成为该工程中最受瞩目的群体。今天,9位航天员着清一色的航天员出征服,列坐一排,来一同纪念我国首个航天日。

  “举起我们的右手!”当天,随着杨利伟的一声口令,9位航天员重温了入队誓词——“我宣誓: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解放军,热爱航天事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学习,严格训练,爱护武器装备,遵纪守法,保守国家机密,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

  “宣誓人:杨利伟。”

  “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景海鹏。”“刘旺。”“张晓光。” “刘洋。”“王亚平。”

  在此之前,杨利伟在座谈会播放的回顾短片中,再一次看到了自己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天以及返回地球的画面,“依然十分激动”。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出舱时说的第一句话:“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如今,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重温誓词,正是为更好地传承中国航天精神,同时也是更好地激励航天员。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0多年来,已成功发射10艘飞船和一个目标飞行器,成功将包括杨利伟在内的10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等一系列重大跨越,取得载人航天“十全十美”的成绩。

  如今,载人航天工程还在继续。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座谈会上透露,目前,我国载人空间站研制建造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预计在201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试验核心舱,开始空间站建造,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

  届时,航天员队伍有望吸纳科学家、工程师等群体的加入。杨利伟说,那时我国将根据空间站任务,在职业航天员即指令长、驾驶员的基础上,配备飞船工程师和载荷科学家,前者对飞船进行维护操作,后者则在空间站做些相关的科学实验。

  王亚平当天也提到,目前,随着科技进步和一波又一波的科学热潮,越多越多的人开始幻想有朝一日可以进入太空,甚至太空旅行。2013年6月20日,她乘坐神舟十号飞船,从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授太空实验课,就引发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公众对于太空和科学的强烈兴趣。

  今天,王亚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称,她也希望这一天可以早些到来,她同时表示,职业航天员上天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还是希望人们能够从心理、身体上做好全面的准备,那样才真正能有机会去体验太空中的神奇和美妙。

【编辑:罗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