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制度先行方能打造工匠精神

2016年05月11日 18: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南宁5月11日电 题:制度先行方能打造工匠精神

  新华社记者何丰伦

  从入行不到4年就突破无线充电技术的祝文姬,到几十年如一日磨刀的“车工大师”耿家盛,从湖北省纺织女工刘沙,到宣纸大师周东红……我们对大国工匠们进行细心检视、认真总结发现,在这些60后、70后、80后背后,除了自身努力,更有一种制度先行的环境氛围。

  2011年进入南方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祝文姬,得益于2008年前后南方电网建立的“导师制”“分层级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模式使南方电网形成了人才储备优势:管理岗位领导不会因为具备行政优势而获得科研队伍的研究资源。埋头技术领域的骨干精英,也不会因长年累月穷经皓首而寂寂无闻。

  根据研究,2700多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占据1300席,比例是47%,美国366席,比例13.2%,我国只有68席。而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缓慢复苏的过程中,欧盟、美国等国家相继出台不同措施鼓励研究创新。

  工匠精神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要义不仅仅在于掌握高超技艺,更重要的是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以及钻研创新的执着。但是,没有工匠制度,工匠精神在一国一地很难成气候。

  工匠精神要想繁衍流传,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匹配的工匠制度,尤其需要一套合适的员工激励体系。工匠精神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沉淀,这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付出,不然想要培育工匠精神也是一句空话。工匠制度的形成与企业中长期竞争战略密切相关,不想成为百年老店、只图上市融资圈钱的企业,出不了工匠制度,自然就不会有工匠精神。

  优秀的大型企业应具备一定的工匠制度。在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审视提炼总结这些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匠制度并适当推而广之,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朱念】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