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调查:部分二级协会打教育部旗号卖版面

2016年06月02日 11: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教育部昨日公布《关于加强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行为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整顿其业务主管社会组织。根据文件,各个社会组织不得以教育部名义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不得在名称前冠以“教育部”或“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下属”、“教育部直属”等字样。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调查发现,目前教育部业务主管的合法社会组织共有162个,个别学会及分支机构在宣传时仍打着“教育部”名号四处活动,“卖论文版面”、“卖证书”、“高价培训班”等违规行为并未绝迹。

  《通知》首先明确,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需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和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不得举办与本社会组织宗旨无关或超出自身业务范围的活动,不得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针对其主管社会组织的“名称”使用规范问题,教育部此次严格划定了红线:社会组织必须以登记核准的规范名称对外开展工作,不得以教育部名义或变相以教育部名义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不得在社会组织名称前冠以“教育部”或“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下属”、“教育部直属”等字样,未经允许不得以“教育部委托”、“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等名义开展工作。尤其是分支机构开展活动,应当使用冠有所属社会组织名称的规范名称。

  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各个社会组织对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即刻整改。对违反行为规范的社会组织,将依法严肃处理。

  调查

  个别组织“分会”猫腻多

  仍打“教育部”幌子活动

  北青报记者留意到,近些年教育领域社会团体组织日渐活跃。去年5月,教育部曾发文“声援”教育领域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并且提出扩大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价,以促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和政府职能转变。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通知》并非要限制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发展,而是要规范教育领域社会组织的行为。”

  教育部在文件里也称:个别社会组织在开展工作、举办活动和进行网络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变更事项不能按规定登记备案、对分支机构监管不力、违规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甚至个别社会组织及其分支机构打着“教育部”的旗号开展活动,混淆视听。

  那么,目前教育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究竟有多少?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教育部官网在“信息公开”一栏列出了《教育部主管的社会团体挂靠管理机构情况》。据统计,现有的教育部业务主管正规社会团体共162个,这些组织分为学术性的团体、基金会、行业类社团以及大学校友会等类别,均为全国性的教育领域社会组织。教育部此前还组织过各组织参与“全国性社会团体2015年年度检查”。其中,超过一半的是以“中国”为名的“国字头”社会组织,有46个组织的挂靠单位是国家部委和中央单位。

  此次教育部官文严禁各社会组织不能打“教育部”名头开展活动和宣传,现实情况究竟如何?北青报记者发现,个别组织下的多个“分会”猫腻甚多,它们仍在宣传时自称为“教育部”某委员会、某分支机构,甚至在公章处赫然印着“教育部XXXX学会XXX分会”,这些笼罩着“教育部”光环的“分会”仍在继续公开“卖论文版面”、“卖证书”、“开设高价培训班”。

  官方公开的162个正规组织名单里有个名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的组织,经北青报记者核实,该学会确为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在民政部可查。但该“学会”下至少“挂”着十来个二级分支机构,这些“分会”分别后缀着“心象学专业委员会”、“形象管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等,打着“教育部”的幌子四处活动。

  案例

  “心象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大多冠以“教育部”名号

  北青报记者打开“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象学专业委员会”的官网,该委员会简介这样写道:2014年12月4日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象学专业委员会”。“心象学委员会”自称是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的分支机构。2015年时,网站曾发布“中国心象导师”等职业能力认证培训的招生简章,培训专家头衔上近十位冠上“教育部”的名号,培训收费从3900元/人到9900元/人不等。

  据简章描述,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能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象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证书,这些证书“可作为持证人职务晋升、聘任、执业、从业资格注册的参考和依据;可作为从事心理、心象、国学、教育、养生及相关专业工作和用人单位招收录取专业人才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北青报记者昨天下午联系到“心象学委员会”一王姓老师,他确证了“心象学委员会”现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二级分支机构。当被问起“专家名衔为何冠以教育部时”,王姓老师回应,“不太清楚当时网上的表述”,他还称:“之前报名的人不多,现在我们不开卖证的班了,我们委员会现在搞公益班,毕竟先要有知名度才行。”

  “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公开以“教育部”“卖版面”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名下还有一家“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的二级机构,该机构目前正在进行教育类征文,征文范围是面向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单位和教师个人,截稿时间是5月31日。这份“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杂志征稿”的红头文件上,三个加盖公章处赫然写着“教育部XX专业委员会”。

  北青报记者以“发稿”的名义拨通了征文组委会的王老师电话。王老师表示,目前征稿尚未截稿,欢迎投稿,一旦发稿,将根据刊物级别收取版面费用。“参加征文是不收费的,一旦你稿件获奖了,就有机会刊出发表。《学校教育研究》上版面是550元一篇,《中国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版面费是348元。”

  这样看来,“ 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这场征文评比实际上是变相地“卖版面”。“很多老师都来投稿了,既有来自北上广的大城市,山区的老师也有。因为评职称加分,论文是必须的。我们收稿时间放宽到6月20日了。”

  回应

  二级协会带“教育部”字样不符合相关规定

  北青报记者联系上了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的办公人员,该男士承认“心象学专业委员会”、“形象管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都是其学会下的二级分支机构。北青报记者问起这些“专业委员会”在网上自称“教育部下属学会”,而且还存在有偿培训、收版面费的问题,该办公人员表示:“它们不能以教育部冠名,如果借机从事有偿经营,肯定是不合规的。”

  北青报记者继续追问如果有人“上当”交了钱怎么办,对方则给出了“你得先把活动名称、受骗金额报给我们,一般来说它们的活动在我们这儿打过报备”的回答。

  声音

  二级协会实际是绑架“公权力”来谋私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主任邓国胜教授

  北青报:此次教育部严令各社会组织及分支机构禁用“教育部”之名组织活动,您认为是出于什么考虑?

  邓国胜:业务主管单位虽然是教育部,但这些“学会”就其本质来说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而不是代表公权力的行政机关,所以自然不能打“教育部”或“教育部直属”的旗号了。

  北青报:调查中发现有的“专业委员会”还借机开“培训班”、“收版面费”,您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吗?

  邓国胜:你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在二级分支机构里是存在的,它们属于绑架公权力来谋私利,比如搞个官方的名头来评奖、办活动,交钱就能领证书等等。这些“专业委员会”看上去有官家色彩,现在很多人会轻信而上当受骗。因为这些二级机构不是独立法人,所以如果赔偿的话,还得找这个社会组织母体赔偿

  北青报:为什么“二级分支”机构的挂靠现象屡禁不止?

  邓国胜: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是国家级的一级社会组织申请是相当困难,很多国家单位不愿成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很难申请到资质;其次,部分一级社会组织自身活力有限或者管理不善,所以它们会借助手里的垄断性资源让二级单位来挂靠,靠管理费来生存。

  北青报:怎么去治理这一“挂靠”乱象?

  邓国胜:说到底,要让社会组织与行政脱钩。目前我们很多一级社会组织仍具有很浓的官方色彩,政社不分,所以让一级社会组织带有较重的资源垄断意味。“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行业协会与行政脱钩”的改革,也就是这一逻辑。

  本组文/本报记者 刘旭

【编辑:尹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