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北京缓解人口压力出实招 宜居宜业更可期

2016年07月26日 05: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协同发展布新局 宜居宜业更可期

  北京缓解人口压力出实招(聚焦京城)

  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作了《关于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今年下半年,北京要努力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由增转降”的拐点。专家表示,人口压力过大既不利于城市健康发展,也有损民众生活体验。未来,北京只要从分类调控、功能疏解、产业转型等角度做足功课,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契机,首都的人口布局就有望更加合理。

  五区启动调控试点

  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人口永远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不过,一线城市的“人口拐点”似乎正在临近。数据显示,北京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比2014年末增加18.9万人,但增幅下降,与2014年相比少增加17.9万人。同时,北京2015年末城六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卢彦表示,尽管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降低,但总量仍持续增加,成全年的人口压力调控目标依然十分艰巨。卢彦透露,今年下半年,北京要努力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由增转降”的拐点,在东城、西城、朝阳、通州、昌平五区分类开展人口调控改革试点。

  具体来看,调控措施将包括推动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地区公共安全隐患问题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整治无证无照违规经营、打击违法建设专项行动,加大对直管公房转租转借清理力度,建立健全房屋管理执法制度,加强人口动态监测等等。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都不可能是无限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资源等都应该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前述措施显然有利于人口压力的疏解。

  功能疏解产业升级

  那么,北京人口压力疏解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呢?

  卢彦在报告中介绍,今年上半年北京关停退出了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74家,调整疏解商品市场36家;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合计入住学生近2万人;在外迁的医院中,天坛医院新院、同仁医院亦庄园区二期、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的项目进展也都在有序进行。

  下半年,北京还将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任务,调整退出商品交易市场90个,推动动物园、大红门、天意等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取得明显进展,让前述高校新校区年内再入住部分学生。

  与此同时,疏解腾退之后的空间将重点服务于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例如,动批天皓成市场将转型成为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疏解后的大红门批发市场拟打造全新时尚生态圈,而北京城市学院的中关村校区则有望成为研发以及创业孵化基地。

  “事实上,北京主城区的‘城市病’一方面源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过度集中,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结构没能完全契合首都的功能定位。”周清杰强调,北京疏解人口压力并不是排斥外来人口,而是通过主动改革重配公共资源、升级产业结构来带动人口布局的优化,从而为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人才流入腾挪空间。

  协同发展持续“给力”

  其实,北京疏解人口压力的举措都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将减轻北京的人口压力,而且还将为三地居民创造出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体验。

  据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介绍,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签订《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260家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与京津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经达到了400多个。未来,河北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将解决患者进京就医问题,从而缓解北京医疗服务压力。

  另一个重要的例子则是京津冀在养老及社会保障体系对接方面的合作。根据《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三地将在五年内实现医疗保险互联互通,三地老人拿着医保卡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病报销,不仅减去了拿着药费单回原单位报销繁杂的这些过程,也能让病请及时确诊。

  周清杰表示,如今选择异地养老的人越来越多,京津冀在养老、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协作有利于用好这一人口流动趋势,为北京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吸纳各种人才创造空间。本报记者 王俊岭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