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告

专家谈:“一带一路”成果为何好于预期?

2016年09月05日 20:37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们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具体体现在,过去三年,“一带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多;国内外积极性出奇高;阻力没有想象那么大,美国无法反对;风险没有想象那么大。

  “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为何超出预期?怎么超预期?

  一带一路打造包容性全球化。从大的方面讲,面对世界掀起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各种反全球化浪潮,“一带一路”正在挽救全球化,使之落地生根,更包容、更可持续,更公正合理。 “一带一路”以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的互联互通,正予以纠偏,以三大统筹——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经统筹,实现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国内外及政治-经济发展的再平衡,改变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共同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在TTIP、TPP和再工业化等无果而终或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后最可行、最有影响的国际合作倡议,引领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振兴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希望。

  “一带一路”推动世界分享中国模式。从中观层面而言,“一带一路”彰显中国模式的魅力,折射出世界对欧美西方模式的失望。“一带一路”是非常中国特色的提法,具有丰富的中国模式与中华文化内涵。先说“带”,是经济带经济走廊与经济发展带,是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经验的体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国内改革模式的延伸。再说“路”。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速修高速。因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的重点。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道”怎么说的呢?《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因为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像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双重内陆穷国,按市场经济是很难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但是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就让乌获得了大量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基础设施先行,逐步培育市场经济所需的外需环境。这就是“一带一路”见证的中国模式威力!"政府加市场"双轮驱动,使乌兹别克斯坦既获中国国开行,又获亚投行贷款!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提供公共产品。从现实层面讲,“一带一路”的成功折射出时代矛盾——世界公共产品供给缺口日益扩大,美国领导能力、意愿、诚信全面下滑,这在亚投行问题上充分表现出来。亚洲基础设施有八万亿美元的巨大缺口,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才会取得如此成功,美国的反对不仅无效还自取其辱。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旨在解决人类重大关切,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使得它获得了最高合法性。比如,世界上11亿人没有用上电,国家电网长距离、特高压输电网,实现成本最小化,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美国彭博社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新增30亿中产阶级。

  总之,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就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动力,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的根本原因。“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一战殖民体系,二战联盟体系,引领21世纪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补全球化短板,推动全球化从“部分全球化”(partial globalization)到“包容性全球化”(inclusive globalization)方向发展,体现了崛起中国的全球担当。(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近著《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编辑:何路曼】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