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相遇也是久别重逢——解读中国新“天神”交会

2016年10月19日 1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神舟十一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宿东 摄  


视频: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相遇也是久别重逢——解读中国新“天神”交会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梁晓辉

  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9日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天神”交会,举世瞩目。

  用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两者相遇的难度:交会轨道距离地面393千米,外部环境低至零下269摄氏度;“天宫二号”全长10.4米、重8.6吨,“神舟十一号”也有8吨多重,为让两个“大家伙”在每秒7.9千米的飞行速度下对接,地面飞控中心进行了5次远距离导引控制。

  数据显示,全世界航天器交会对接活动的故障率超过8%。但如果不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不闯过这道“鬼门关”,建设空间站只能是“海市蜃楼”。

  截至今日,中国已经成功开展了7次空间交会对接,充分验证了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距离建设空间站的目标更进一步。

  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以后,两名中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进入组合体。这一幕似曾相识,正如有句台词所说: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紧接着,“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分别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搭载航天员,各与“天宫一号”进行过两次交会对接。

  不过仔细去看,每一次“重逢”都依旧新鲜。

  “我们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设计研制过程中,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齐动手,不断优化组合体控制技术,打造出了最佳‘天神’组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张洪太对记者说。

  张洪太举例说,为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能,五院设计师研制出性能更优的光学成像敏感器,使组合体上的太阳能帆板对阳光捕捉效率提升数十倍。新增的“连续快速机动”技术,扇动太阳能帆板即可灵活转动“身体”,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组合体由此保持充足的能量供应。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的研制团队致力于为“神舟十一号”披上更可靠的“外衣”,抵御太空环境里的炙烤、寒冻以及“凶猛来袭”的高能粒子。

  这次相遇还首次模拟了未来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方式,即载人飞船利用自身机动能力去追踪空间站,被比喻为“追吻”。具体来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出激光雷达并安装在“神舟十一号”上,待相遇时雷达发出激光束,照射到“天宫二号”上形成返回信号,系统继而计算分析出距离、角度等飞行参数。

  此外,载人航天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手动控制系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设计者对此持续改进,把成熟卫星救命技术应用到飞船手控,一旦飞船姿态失控,航天员只需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0天后,“神舟十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分离,前者的返回舱护送两名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者在轨等待与2017年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遇。那时将会更加新鲜——中国将首次验证“太空加油”。(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